第一部分:何谓英文好感度? 吴老师的多语学习成长经验,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我是在新西兰出生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兰。在我一岁之后我们回到台湾,然后又在泰国呆了三年时间,之后又到韩国,在韩国住了将近六年之后再回到台湾,继续初中的学业
第一部分:何谓英文好感度?
吴老师的多语学习成长经验,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我是在新西兰出生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兰“。在我一岁之后我们回到台湾,然后又在泰国呆了三年时间,之后又到韩国,在韩国住了将近六年之后再回到台湾,继续初中的学业。我初中毕业之后,我父亲又被派到瑞典,我在北欧完成我的高中新学业。
我从小跟着父母一直居住在不同的国家,虽然很多人羡慕我有机会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文化,但是这其中求学的辛苦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好不容易熟悉一个新的语言环境,马上就要换到新的国家。而这些对我母亲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她需要帮助我们姐妹三个熟悉当地的文化习俗。
第一次跟着父亲到新西兰的时候,她在英文方面也不是非常有把握。然而我觉得非常幸运的是,她并没有任何的惊慌。当时,在新西兰,我母亲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带着我姐姐去当地的图书馆,我们在很多年前就喜欢图书馆的"说故事时间"。
很快,母亲发现在听故事的时候,英语并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因为对孩子来说,故事比较简单和容易接受。于是母亲开始了和姐姐一起学习英语的过程,经常把一些英文故事书带回家,和姐姐在家里一起阅读。
每次从图书馆回来,母亲就会把我们抱在她的腿上,然后开心地和我们说故事。我从小就觉得我母亲的英文非常棒,遇到不懂的单词时,母亲就会拿出一本大大的厚书,告诉我们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当然现在我知道这是字典,但是在当时,这是我妈妈唯一的工具。其实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母亲的发音标准还是不标准,我就是觉得我母亲好厉害,她可以把这个意思告诉我,然后和我一起共读。
所以,我们从小的语言学习,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就是妈妈陪伴我们的过程,她为我们打开阅读之门,让我们在家里有充分的环境阅读到大量的绘本,还有小说。她和我们一起共读,慢慢阅读就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是我们最好最好的朋友。当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里面,我们面临着不同的学制,有很多不同语言的学习,我从小到大大概学习了七种语言。
其实我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天分和悟性非常高的孩子,往往需要非常辛苦的累积和练习。老实说,我学了这么多语言,现在生活中能够用得到的就是中文和英文,当然这些也是和语言本身在日后能否使用到有非常大的关系。不过,我可以说正是因为阅读让我对中文和英文这两个语言有了非常好的好感度,我才能够把这两个语言持续学习下去,并有了更多的进步。
所以我常常跟很多家长、老师们分享时建议好感度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因为也许你在幼稚园的时候给孩子很多的语言输入,但一旦他离开语言学习环境之后,肯定会通通还给你。就像我当时学习的瑞典文,尽管现在我离开了瑞典,基本上没有机会用到它。但是一旦我有机会再学习的时候,我就会很快的提高。
那么怎么建立一个英文的好感度呢?
环境的建立非常重要。在家里有没有唱英文歌的环境?有没有聆听的环境?有没有阅读的环境?有没有和他运用这个语言的对象?当孩子们在一个语言环境里有了足够的积累,他才能有足够的自信去用这个语言。
学习的延续性也非常重要。我们怎么去帮孩子们规划,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有适合的素材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去做调整,根据孩子的个性和气质去帮他做一些规划和选择。
吴老师的双语育儿经验。我自己的一对儿女学习的模式就非常不一样。当时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我本来和王老师约好,我说英文,他说中文,让孩子有一个双语的环境,让中英文同步并行。
可是后来我发现,因为孩子跟妈妈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对英文的反应比较多。我们经过讨论后,觉得应该先让孩子有一个长远的有利于母语的环境,让她能够用母语去思考和表达。于是,我们相应的增加了中文的比重,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只说中文,不讲英文了。
我们大部分时间给孩子大量的中文阅读环境,同时我每天抱着孩子,在bedtime的时候都会有所谓的“English story time”。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聆听,跟她一起唱英文儿歌,让孩子觉得这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孩子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她是要上英文课或者这是要说英文的时间,而是很自然的做这些转换。
女儿从小跟我一起阅读都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管我拿什么书,她都会静静地坐在旁边聆听。所以带着女儿阅读对我来说是非常轻松的一件事。哇!带孩子竟然是这么容易的事情,我们就觉得应该再生个儿子。
结果儿子出生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学习模式都是非常不一样。我不能用同样的一套方法来跟儿子互动,因为我的儿子在阅读这件事上跟姐姐完全不一样。他是视觉型的孩子,非常喜欢图像,可是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坐在我怀里从头到尾听我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觉得非常受挫折。我就是英文老师,我能够用英文来带孩子,为什么他就会这么坐不住呢?
但是,后来我发现其实还是有能够吸引他的方式,只是我肯定要选择合适的绘本,我肯定要选择不一样的歌谣,我肯定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绘本。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跟太多的爸爸妈妈们在分享的时候都会特别的提醒,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我们念什么给他听,他都能够吸收,甚至他能够有output,他会跟着你一起说。可是有些孩子他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需要有一段时间的沉默期,从而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
吴老师的研究与教学经验分享。所谓的沉默期就是silent period,在语言学上是指每一个人,不只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的沉默期,这个沉默期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或许今天在座的爸爸妈妈们跟我去学一门语言,有的会觉得我一定要都对才能回到老师的问题,有的则是不怕说错的,老师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
可能在当下,老师会觉得那个不怕犯错的学得比较快,那个安静的学习的比较慢。其实,我们都是同步地在学习,我们都有同步的所谓是输入,有的人只是需要等到自己都能确定之后才敢开口。当他准备好的时候,或许所学的成效并不比那位敢开口的差。
这个现象其实在学校常常会看到,比如三岁的孩子就是怎样都不肯开口,爸爸妈妈都非常焦虑地和我说:“吴老师,都已经六个月了,为什么他回家都不肯开口?都不肯跟我说话?为什么老师的反映都是说他很好,可是他回家就是不开口。” 这就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沉默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肯定需要多一点耐心去等待。
我们真的是看到非常多的孩子,有的是到了四岁,上中班后突然间开口了。原来他只是不开口,所有的学习都已经在他的小脑袋里了,只是他当时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我每次都会说不要放弃,多给孩子机会,多给孩子环境,只要有输入,总有一天他会有输出的。
我刚到哈佛念书的时候,曾经有很多机会到不同的双语学校去做研究,看到各种形态的教学,其中,每一个学校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于英文是第二语言的孩子都用绘本来引导。很多老师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到英文学习的环境,并不是一开始就拿flash card(闪卡)去跟孩子说repeat after me,不断让孩子们去做练习。她们其实是非常软性地带着孩子进入一个团体的学习环境,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孩子们用绘本来交流。
孩子们在听绘本的过程当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些孩子是听不懂的。可是因为绘本有非常多的图像,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去才猜意思,去了解剧情,比较容易进入情景。我想到我小时候妈妈说故事给我听的经验,自己学英语的经验,后来回到台湾后也决定把这样的经验带到教室去,在不同的幼儿园,在不同的场所和大家说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幼儿园说故事之后,有个妈妈过来和我说:“吴老师,你可以当我孩子的家教来教他英文吗?”我当时很觉得很突兀,因为她的孩子才两岁半,我心里想两岁半的孩子为什么要请一个家教来教英文呢?后来,我就跟她建议说:”这样吧!我们这群妈妈们来组个故事班,我来给孩子们一起说故事。“于是,我说故事的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从英文故事班开始,我带着一群孩子开始说故事。孩子们每一次来都觉得是来听故事的,他不会觉得他是来学英文的。在每次的英文故事班里面,我们全部用英文来进行,在绘本结束之后会延伸非常多的歌谣,延伸非常多的烹饪的活动等各式各样的活动。
后来,这些孩子跟着我听故事,我就发现,他们慢慢地对英文不害怕,不陌生,开始有反应,能跟着我复述,跟着我一起唱歌。在聆听故事的时候,竟然慢慢地认识一些字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建立了非常好的英语语感,最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很喜欢这样的环境,因为他们并不觉得他们是要被考试或者是他们一定要学会些什么,他们会期待。妈妈们也开始分享她们喜欢的绘本,并把绘本带到自己的家里。
我和我先生在台北办学之后,也把这样的精神带到学校里面。我们建立了图书馆,中文、英文书都有,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阅读,建立了所谓的whole language(全语言)环境。Whole language就是learn language as whole,通过大量的阅读,给孩子文本的环境,让孩子们透过阅读学习语言在具体的环境下代表的意义,即单词在句子里面代表的意思。孩子在阅读中会去认识整个情境,而不是单一地认识单词和语法,并让孩子们有各个领域的接触,让他们累积能够和生活接轨的一些经验。
比如说有一本绘本叫How to Make an Apple Pie and See the World(《环游世界做苹果派》),在阅读这本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就学到了ingredients,就是要做一个苹果派需要哪些食材。在制作的过程中,女主角需要到各个不同的国家,她要到Sri Lanka找cinnamon,要到Vermont找apples,要到处去找到做苹果派的各种素材。孩子们也因此跟着她环游世界,去认识各个国家,知道原来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最好的食材。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recipe(食谱)。
这样的学习是可以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联接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的学习,还可以对多文化有更深层的认识。我们常常都会说“语文”两字,其实就是“语言”和“文学”两个词的合成,而且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是通过简单的复述来教孩子学习单词和语法,而是能带领他们认识这个世界,透过绘本学习到各种不同的思维,那么我们所收获的就不只是简单的一本英文绘本、一本教材或者一支点读笔所能带给我们的学习。
第二部分:五感启蒙的绘本阅读分享,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迦纳提出的,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模式。有的孩子是word smart,语言方面比较强;有的孩子是logic smart,比较有逻辑性;有的孩子是picture smart,也就是视觉型的;有的孩子是people smart,擅长互动学习;有的孩子是music smart,他的音感很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有没有在哪个领域特别强,特别有自信,同时也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在某个方面特别强。
因此,在引导孩子学习英语时,也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切入。如果你的孩子是喜欢动手,我们可以让孩子一边动手一边学习英文。如果你的孩子和人互动比较好,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与人互动学习英文,而不是安排一对一的家教。如果你的孩子音感很好,他可以通过唱吟很多儿歌,边唱边跳建立更多的语感。同样,这样的道理也适合绘本。
大家对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一定非常熟悉,我以这本书为例说说我们在幼儿园是如何分享的。在孩子们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会带孩子做非常多的延伸活动。比如我们带着孩子把香蕉切成一节一节后,会对孩子说:“OK!Let‘s line up the bananas and we will make a caterpillar.” 我们把这些香蕉一片片排成caterpillar的样子,然后我们用Mini M&M's当做caterpillar的眼睛,再用巧克力棒当做caterpillar的脚。
当孩子把这个caterpillar排完之后,我们就说:”All right!Let's eat the caterpillar’s eyes. Let's eat the caterpillar's body.” 孩子们就会非常兴奋和开心。任何和食物有关的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而且印象深刻。做完这个活动,一些平时很安静的孩子会突然说:“Can we make caterpillar again?(我们什么时候再做毛毛虫?)”。于是,这么难的一个多音节单词,他们就这样记住了。
对于那些喜欢运动的孩子,我们则用溜溜布把孩子缠住,让他们在软垫上爬行,我们就说:“OK!Let's see who can crawl like a caterpillar. Who can crawl the fastest?” 那些平时语感比较弱,学习比较慢,但是体能非常好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爬行的活动里面,因为爬得非常快,非常有成就感,因此也记住了caterpillar,并且会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玩caterpillar game?我要像caterpillar一样爬。”
所以你一定可以找到吸引孩子的方式,喜欢做美劳工作课的孩子,我们可以用袜子去做一个caterpillar的手偶,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做蝴蝶对应翅膀的水彩印书。一本绘本可以延伸非常多的学习,用不同的学习经验让孩子记住caterpillar这个词。我们透过这些不同的活动就达到了一个同样的目标,让孩子认识了caterpillar这个字。
那么怎么和孩子做绘本分享呢?我们一开始可以挑选文字简单、句子重复性高的绘本,这样容易入门。在分享绘本的同时,还可以和孩子们做一些延伸的讨论,甚至可以去延伸一些歌曲,带着孩子复述,鼓励孩子跟自己一起共读。
在分享这些绘本的过程中,因为孩子很容易记得一些旋律,那么我们就可以选用一些简单的旋律和孩子一起唱。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聆听了这个句子,说完故事透过吟唱又不断重复唱这句“I went walking.",孩子就会很快把这个句型记住。
我曾经听过有人用不同的旋律把这本绘本唱起来,也就是《两只老虎》的旋律把”I went walking,I went walking, what do you see?“唱起来,这样孩子印象更深刻了。在我们分享绘本的过程中,有些绘本的文字或许是比较难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带孩子进入阅读呢?是不是文字比较难,我们就先跳过呢?我觉得可以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接触,绘本最可爱的地方就是有图,孩子就算听不懂,都是可以看图去猜意思,因此,我们不必太胆心。
Madeline是我小时候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本绘本,当时我母亲读给我听的时候,我其实完全听不懂她在说些什么。我的印象中只是记得这个小女孩好勇敢呀!她是不是住在孤儿院里面?因为书里面有个修女。我还觉得这个小女孩住的城市非常漂亮。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个女孩子好棒啊!一个孤儿都能这么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很多挑战,那么我不停地换国家、换学校,我是不是也可以很勇敢地去面对很多挑战?......
小时候我对Madeline印象非常深刻,我喜欢Madeline的程度甚至到了和母亲说:”我是否可以不要叫Catherine(我的英文名),而是叫Madeline。” 母亲说:”真的不行呢!你的英文名已经取好了。“后来我就决定等我长大有了小孩的时候,我要把我的女儿取名为Madeline。我女儿现在的名字真的就叫Madeline,我希望她和Madeline一样勇敢。
当然,我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Madeline并不是孤儿,她是住在boarding school(寄宿学校)。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从小对Madeline印象就非常深刻,并且通过绘本认识到巴黎非常多的漂亮景点,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心中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去巴黎看看。
这就是绘本的力量!我们通过绘本传递的,不只是提高孩子英文的能力,我们是希望能够让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透过语言接触到不同的思维,认识世界上不同的孩子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
我很喜欢美国儿童文学家Dr. Seuss(苏斯博士)说过的一句话:"The more that you read, the more things you will know. The more that you learn, the more places you'll go." 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在能够独立阅读之后,就能到更远的地方去看这个世界。
问题和解答
问:孩子一岁,中文、英文都跟她说吗?还是等基本会说中文后再渐渐和她说英文?英文与中文的学习是同步进行还是要分主次?
答:多语同步进行是不冲突的,但是母语的学习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要学习英文而放弃中文的学习。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需要这个语言建立自己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观,而这些与母语的基础是息息相关的。
但是我们的确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多语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语言。以很多同时说普通话和闽南语的台湾家庭为例,孩子会很清楚地知道他应该在什么环境或者和什么样的对象使用什么语言,比如和爸爸妈妈讲普通话,和爷爷奶奶讲方言。从这个角度去想,在学校孩子有老师提供英文环境,自然会和老师使用这个语言。如果在家里能提供英文环境,有一个说话对象,孩子也是可以同时吸收的。
让孩子聆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语感特别好,发音系统可塑造。语言学认为在12岁之前,每个孩子的发音系统都是有弹性的。12岁之后会经过一个石化过程(fossilization),我们发出一些音就比较困难。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就有机会练习,他不一定要把这个语言学会、学好,可是他能够学会发这个音,未来他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会发出来了。
所以不只是英文,如果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西班牙文、法文都是很不错的,因为孩子可以练习他的肌肉发展和舌头的灵活度,只要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学好语言给他很大的压力,以至影响到他对这门语言的好感度而拒绝学习。
问:对于刚刚开始学英语的孩子,身为父母的英语都不是很好,该如何进行英语启蒙?
妈妈发音不准,怎么给孩子启蒙?发音不准的妈妈给孩子读英语会有怎样的问题?是读还是不读呢?
答:当然要读,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同步学习的。我和大家分享我小时候的故事就是希望大家知道,我其实是长大后才知道我妈妈的英文不是很好。可是,这一点都不重要,妈妈是我的英文启蒙老师。
我觉得现在的家长非常幸福,可以有很多音频和视频资料能利用,还有点读笔、有声书这样的工具。对于不认识的单词,我们甚至连字典都不用查,直接在电脑输入就可以听到这个字的发音。所以,不管几岁开始都是学英文的好时机。只要孩子不是全部从你这边接受英语的输入,就不必担心自己的发音会对孩子有影响。现在很多绘本都是有声书,可以直接放给孩子听。
另外,现在世界上说英文的人口已经远远多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当我们的孩子跨出家门,其实是会听到各式的英文,有美式英语,有英式英语,有新加坡式的英语,还有澳洲英语,我们应该给孩子学习World English的机会,让孩子熟悉各种英语的机会与表达方式,,比如圣诞老人在美国叫Santa Claus,在英国叫Father Christmas。我们不能简单的就说哪种式样不好,记得学习英文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的沟通,所有更多元的学习与接触是重要的。
问:我想知道在阅读英文绘本时究竟是否需要指读?指读怕影响整体阅读的体验,不指读怕宝宝只会听说,影响以后的自主阅读?
答:阅读是有阶段性的:
1)being read to,阅读给孩子听
2)read along,孩子跟读,
3)read aloud ,开始大声朗读
4)independent reading,自主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阶段性地引导孩子。指读在某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们都熟悉并喜欢聆听绘本,能够看图猜意思,我们就可以选择文字简单、字购大的适合绘本,和孩子边指边读,让孩子做音和字的联接,比如前面介绍的I Went Walking,孩子就会慢慢地认识字。
很多时候,孩子在没有学习phonics(自然拼读)之前就会认识很多常见字(sight words),就是在指读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因为孩子跟着手指读"I went walking. What did you see? I went walking. What did you see?......"就会认识很多常见字,比如I、did、you......孩子其实会记得整个字块。在以后学习自然拼读时,这些字不需要他再去拼读就已经认识,从而降低学习时遇到的挫折。
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在阅读阶段的引导要相应地做阶段性调整。有的孩子会过度依赖爸爸妈妈们阅读给他听,就一直停在“being read to”的阶段,只要听,不想参与,也没有任何的output(输出)。这个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绘本,引导孩子read along,加入你的阅读,并能够read aloud。
问:我的宝宝五岁在中英文幼儿园,可是她说不喜欢英文老师,她好像不喜欢外国人,可能是害怕胆怯,学校还有很多作业,感觉从小就不喜欢学习,怎么让她变得更爱学习呢?
答: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好心疼,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好感度。我觉得孩子在学校如何接触到英文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妈妈在帮助孩子做选择的时候,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学习方式或者能吸引她的学校,让她接触到这个语言的时候是有好感的,不会感到害怕。
另外,学校的老师也很重要,孩子之前没有接触到过外国人,如果本身又对英文很陌生,那么对孩子而言,是双重害怕。这个时候老师会不会教是很重要的。外教不一定是因为他是外国人,就一定会教。就像我们会中文,但是不一定会教中文是一样的道理。
尤其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有很多的心理因素,我们如何让孩子在一个环境觉得自在,让她习惯和熟悉后,才有可能让她放下心结开始学习。在这个学校如何去建立学习的环境,是游戏式,还是沉浸式,或者是歌谣和绘本,让孩子能用比较没有压力的方式去接触语言,这些都是需要爸爸妈妈花心思考虑的。
问:孩子一岁十个月,专注力还不够,看绘本不是很有耐心,如果听英文歌是应该重复听一首吗?大概要重复多久?还是随机播放当背景音乐的随声听呢?
答:看到这个题目我笑了,因为我想到我的孩子有个阶段只愿意听同一本英文绘本,然后每天晚上都要我念同一本绘本。当我尝试给她换一本绘本的时候,她又把同样一本拿出来,甚至当我们开始念英文绘本的时候,她就会说我只要听中文,不要听英文,如果要听英文我只听同样一本绘本。其实这些都是阶段性的现象。
我觉得只要孩子愿意重复聆听,那么就让她重复聆听,那么总有一天,她会从头到尾背给你听,唱给你听。所以,真的没有要重复几次这个问题。爸爸妈妈可以去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形态的歌曲,什么形态的故事,去尽量帮她做延伸,给她不同的素材。
我一直提醒爸爸妈妈们不要去机械地训练孩子,不要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门功课,一定要念三本书,这本书一定要听三遍,这首歌一定要听多少遍等等。因为这个过程会让他感觉是在学校,并不是他自发性地想要这么做。一旦进入这样的循环,他就会觉得不好玩了。或者当孩子感受到我们家长有期待的时候,孩子相对的就有压力了。
所以尽量给孩子多元的输入,不管是音频、视频、绘本,透过他喜欢的方式进行。尽量帮孩子做好筛选,阅读或收听的品质很重要。有些音乐是会让孩子变得非常浮躁的,大家要根据孩子的状况做实时的调整。不要为了给孩子大量听的环境,本末倒置,让孩子非常心浮气躁,听到的声音变成“white noise”,充耳不闻。孩子一天中也是需要有时间安静的,有时间去沉淀的。往往也就是在这个沉淀的时间,我们突然发现孩子已经会唱一首英文歌。
问:怎么给孩子讲英文绘本,需要翻译成中文吗?买了入门的英文绘本,原以为是孩子喜欢的芝麻街系列,她会喜欢看,可因为家里有中文版的,孩子几乎不愿翻英文的,怎么引导孩子看?她说她只会在英语学校学的绘本课本。
答: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猜是非常重要的,看图猜意思会让他的语句内化,所以千万不要逐字逐句地翻译。如果在说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英文直接带过,这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剧情比较复杂,没有办法理解,需要去做一些解释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大意解释一下,就可以继续念下去了。而翻译会让孩子依赖中文,把听英文的耳朵关起来,只听你说中文。
孩子在家里不愿意说英文,我想也是因为在家里的情景是不够的,在学校当然有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引导,所以他有对象来交流。不要去强迫孩子。我想如果你遇到一个外国人可以用中文说话,你也会选择用中文沟通,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需要花心思在家里建立英文环境,让他听得到英文,看得到英文,让他看到你也可以一起和他应用英文,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累积的。
不要把绘本当成课本,绘本是开发多元智能最好的工具,千万不要把自己当老师。把教的工作交给学校的老师。让自己和孩子去享受共读的经验,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孩子会因为你的轻松而把这件事情变得轻松,从而建立对语言的好感度。
相关书籍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