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考虑聋哑人使用的手语的情况下,语言就是采用一套具有共同处理规则来进行表达的、以声音为传递方式的沟通指令。人类的语言已经有6-10万年的历史,以至于语言已经深深地反作用于我们的大脑,成为了一种人类本能。
有一些爸爸妈妈会问孩子的英语启蒙是应该找中教学自然拼读还是找外教学自然拼读。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原本就不应该从自然拼读开始!跟谁学,那还是第二步甚至是第三步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孩子英文学习的顺序。
换句话说,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从哪里开始?先干嘛、后干嘛?
8岁开始接触英语,跟12岁开始接触英语甚至18岁开始接触英语,差异确实有但不是本质差异。
你所熟悉的背单词、默单词,抄课文、背课文,疯狂记背语法知识的错误方式方法,造就了一拨又一拨聋哑英语的受害者。事实上,这些令人深恶痛绝的学习方式方法,确实是大错特错的,但是这些错误依然还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
真正害人不浅的,是本质的错误,也就是对学习对象的误解导致的外语学习路径的错误。换句话说,就是在什么时候、该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个,都搞错了。比如,那个年代的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学外语的第一步当然是字母啦;就好像如今自然拼读大行其道,很多家长朋友就被一些机构误导,以为学外语的第一步是自然拼读。
为什么会觉得,学外语要先学字母?或者,学英语要先学自然拼读呢?因为有人可能跟你说,“这就像咱们小朋友上学了,要先学拼音,然后才学汉字呀!”
“先学拼音、再学汉字”这个路径是对的,但是它包含了一个隐藏的前提条件,就是小朋友在上学之前,已经会说中国话了,也就是解决了语言问题;只不过,他们还处于文盲状态。上学之后,小朋友是要解决文字问题,学会了读写文字,就不再是文盲了。
听说的对象是语言,读写的对象是文字。可是我问你,小朋友在学英文之前,是英文的文盲嘛?没有,他们连英文的语言都不会呢,也就是听说都还不会呢,怎么能上来就学文字呢?大脑负荷这么重,学得会嘛?
答案是,学不会,因为这个路径的顺序错了。前面几代中国英语学习者已经用自己的血泪史向你证明,语言和文字一起学,听说读写一起上,最终造就的就是“聋哑英语”。比如大部分的中国英语教材,上来的第一课是:
A: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但是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不仅要会听、会说(别人问、自己答,或者自己问、别人答),还要会读(看到这两行英文,每个单词都要认识),还要求写(最起码是抄写)。
但凡教过小朋友认字的爸爸妈妈都知道,什么样的字和词小朋友学起来比较轻松?对,那些他们已经听说过,甚至是会自己使用的词汇。为什么这样的字和词他们会觉得学着轻松?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学习这些字和词的音和意,只需要学习形就可以了。
什么样的字小朋友认起来特别费劲?对,那些他们没有听说过的词。在这个时候,小朋友不仅要先学会这些字和词的音和意(语言,也就是听说),还需要进而学习形(文字,也就是读写,先认、认完了理解然后还要抄)。这个学习链条显然比第一种要长得多,且由于一次性学习的内容密度大,不太容易记忆得深,也就容易忘。
其实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听力理解力比较好的孩子,听过很多大人说话、有过很多亲子阅读或者听书经历、去过很多接触新词的地方(比如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等),听力词汇量丰富的孩子,在发展阅读理解力的时候比较占便宜。
同样的道理,英语启蒙一上来要解决的一定是听说问题,先听说、后读写。
那么问题来了,字母是语言还是文字?答案毋庸置疑,是文字呀!所以,英语启蒙不应该从学习字母开始。
那自然拼读呢?自然拼读跟音标和拼音都没有可比性,说起来,音标和拼音才是一家子。你可以理解为,音标和拼音都是为了能够学习某种文字而又创造的一种注音符号系统;它们独立于某种文字之外,是一种学习工具。自然拼读不是工具,它并不独立于英文文字之外,它是一种破解文字发音的方法。所以,英语启蒙不应该从学习文字的方法开始。
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或者说任何国家的孩子进行某一门外语的启蒙,都要从语言开始。先听说、后读写,中间会有从听说到读写的过渡。
这个所谓的自然拼读,就是为了实现英文这种语言到文字系统的过渡而存在的一种工具,是小朋友已经实现了听说之后才学习的。不仅中国的小朋友进行英语启蒙是这样,美国英国的小朋友学习自己的母语也是这样的,自然拼读的学习基本从5岁开始(当然,前期还会涉及音素意识,也就是phonemic awareness的培养和建立)一直持续到8岁,也就是美国学制从幼儿园(美国的幼儿园学制一年,即kindergarten,被简称为K阶段,也就是所谓K12中的字母K)一直延续到小学三年级左右。
那么自然拼读学来做什么呢?小朋友如何学习汉字呢?因为中文是象形文字系统,形状和发音之间没有关联,所以他们需要借助拼音来认识汉字。但是什么样的字和词容易学会呢?就是这个字和词已经是小朋友的听力词汇了,那么他借助拼音一拼发现,这个词是xué xiào。他就会说:妈妈,这两个字就是“学校”啊,那我就知道了。
英文是拼音文字系统,这种系统基本没有认字的过程,绝大部分的词能够通过一种方法拼出来,这种方法就是自然拼读。如果这个词已经存在于孩子的听力词汇库,那么孩子一下子就反应出这个词的意思了。所以,学习自然拼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因为仅仅会“读”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能读出来也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只有孩子原本已经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学习自然拼读才有意义。
对于母语使用者的孩子而言,到了5岁左右已经有数千个听力词汇积累了,学习自然拼读就可以起到帮助孩子从听说过渡到读写的作用。对于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而言,必须要掌握约1000个左右的听力词汇,才能够产生学习效果。
换句话说,3岁开始英语启蒙的孩子,所遵循的学习路径基本和母语使用者一致。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应该从英文的语言开始,也就是听说先行。
本期团购书籍推荐:亚瑟小子双语阅读18册点读版 点击购买
一套令孩子们忍俊不禁而又受益颇深的经典图画故事书。孩子成长历程中的良师益友,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坚持自我、协调矛盾,将勇于承担、动手创造等好品质、好习惯播撒进千万小读者的心田......无限精彩蕴藏其中!同名动画片在82个国家播出,创PBS电视台收视率*,被评为“美国2010年最佳儿童电视节目”!
《亚瑟小子双语阅读系列》共18册,原版引进美国经典儿童英语故事,附加汉语译文,中英文双语分别独立编排,方便不同阅读能力的孩子根据需要使用——既可以作为纯英文原版书独立阅读,也可以作为英汉对照版参考阅读。借助趣味小贴纸,帮助孩子们加深单词记忆,增加阅读乐趣,培养创造性写作能力。
“亚瑟小子”系列童书,来自美国88岁高龄的兰登书屋出版社。该系列图书在国外出版后,曾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榜首,六度荣获美国电视卡通“艾美奖”,取得“美国童书委员会暨国际阅读协会最佳童书”荣誉,赢得亚马逊网站五星级评价。
亲子共读温暖、会心小故事,培养孩子习惯,塑造性格
故事取材于亚瑟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内容包含了主人公从学前到小学,从家长里短到园所教育、同学情谊各个方面,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坚持自我、协调矛盾,将勇于承担、动手创造等好品质、好习惯。
地道美语,倡导故事语境和情境相结合的阅读理念,贴合小朋友成长历程。
原版引进美国经典儿童英语故事,附加汉语译文,中英文双语分别独立编排。让孩子“先”喜欢上童趣洋溢的英语绘本故事,慢慢建立起愿意接近、喜欢“英语书”的感觉,后面配合有缩略图的译文部分,又能恰到好处地起到辅助而不干扰的作用。
附赠趣味小贴纸,帮助孩子加深单词记忆,增加阅读乐趣。
每册书后面都有两页小贴纸,借助趣味贴纸,搭建概念与形象的直观联系,重点加深记忆,增加阅读乐趣,启发创造性写作能力。
贴纸的两种玩法
1、爸爸妈妈给孩子读完整本故事后,逐一找出第一张贴纸和书中各蓝色单词相匹配的贴纸,贴在蓝色单词旁边。既锻炼了观察动手能力,又能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下巩固识字效果。
2、鼓励孩子用贴纸和词汇来编写自己的故事,启发创作性写作能力。
相关内容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