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讨好型宝宝,该怎么办?
时间:2019-11-25 18:28来源:互联网 作者:佩奇 点击:
其实人终其一生,需要讨好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自己。至于别人如何看待你,如何评价你,本质上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而不是你是不是一个“老好人”。
如白纸一张的宝宝也有“讨好型人格”吗?答案是有。而且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真的让人太心疼了。如果你认真观察过孩子,就会发现,有的孩子在说话、做事之前都会先看大人的脸色。有的孩子想哭难过的时候,却假装揉眼睛的样子,不敢让大人知道。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大人一两句夸奖,就忍痛放弃自己心爱的玩具,送给别的小朋友。但小朋友应该是快乐的,纯粹的啊,高兴就笑,难过就哭,累了就睡,喜欢就要,不想就拒绝啊……
 
“讨好”的意义是什么?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讨好型人格”不好,可能很多家长自己也是“讨好型人格”的受害者,很容易感知到别人的喜好,习惯顺应,但凡求全,必定有委屈,所以当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时,会很着急吧。毕竟如果孩子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小就习惯“讨好”,变成一只逆来顺受的包子,将来的人生得多惨淡啊?所以,“讨好”这个词,家长首先要正确认识。
 
“讨好”的正面意义有哪些?“讨好型人格”宝宝经常表现为:细腻敏感,能敏锐察觉到别人内心的想法。有同理心,会为他人着想,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是会尽量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这些做法,让孩子成为善良、大度、好相处的人,大家会很喜欢这样的孩子,所以“讨好”在有些时候也让孩子在社交关系中受益良多。
 
“讨好”的负面意义有哪些?在更多的时候,“讨好”又会表现为:对别人的感受过度敏感,总是在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后,将这种情绪变化归因到自己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非常害怕和别人产生冲突,怕别人对自己产生“差评”,即便被踩到底线,冷静下来又会体谅理解对方的立场,首先道歉,害怕矛盾升级。总结下来就是,面对别人的需求,很难拒绝,委曲求全,任由别人一再挑战底线和原则。
 
 
什么样的教育会导致“讨好”?
 
当“讨好型人格”已经危害到孩子时,家长就必须要做出行动了,反思在孩子的教育上,你是不是经常这样做,下面的做法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1、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
 
你是不是总是用“你不XX,我就不喜欢你了”这种句式责骂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差劲,容易把孩子培养成“讨好型人格”,因为他生活的每一天里,都会担惊受怕,会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喜欢自己而筋疲力尽。你可以生气、可以发火,但最最不应该说的就是“我不要你了”、“我不爱你了”。任何时候,“我都爱你,但如果现在你安静一点,爸爸妈妈可能会更开心”。
 
2、我不配被爱
 
“别上人家家玩,净给人添麻烦。”、 “别那么不懂事,快把玩具给别人玩,别让叔叔阿姨看笑话!”、“咱们家条件差,人家给的东西不能要,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有的父母,自我价值感很低,不自觉的就会牺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别人家孩子的需要,照顾别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绪,也会不自觉引导孩子去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子的教育孩子,他潜意识里就会自觉得低人一等,产生“我不配被爱”的低自尊感,从而不自觉的讨好别人形成“讨好型人格”。
 
3、过度的挫折教育
 
有的父母,相比较赞赏和肯定孩子,更喜欢用是批判和否定的挫折教育。小朋友表现优异得到一颗小星星时,家长会说:“你看其他小朋友还有拿三颗星星的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啊”。当小朋友拿到A时,家长会说:“这次考试太简单了,你取得这么一点小成绩不要骄傲”。当小朋友做家务后向家长“邀功”时,他们会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本来就应该帮忙了,你是大孩子了嘛”。
 
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小朋友知道,自己的感受很重要。试着从小事开始,例如带小朋友出去吃饭或买东西的时候,认真询问她喜欢什么,为她点几道她真正喜欢吃的菜、喜欢的东西,重视她的感受,而不是只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循序渐进,从小到大,让他明白自己很重要。
 
其实人终其一生,需要讨好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自己。至于别人如何看待你,如何评价你,本质上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而不是你是不是一个“老好人”。当你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也并不会失去被爱的资格,要知道大家爱你,并不是因为你会讨好别人,而是因为你就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啊。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