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觉得孩子总是不听话,那么要是把我们代入到孩子的位置,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会不会觉得大人也是处处和他们“对着干”呢?
一直以来,“听话”仿佛是对一个孩子的最高褒奖。哪个妈妈要是敢拍着胸脯说“我家孩子特别听话”,她绝对会被无数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聚焦。孩子的“不听话”,是家长心头的一道肉刺,扎得人生疼,又怕生硬拔下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如此执着地想要孩子“听话”呢?答案很简单——孩子听话,大人省心啊!要是家长让干啥就爽快地干啥去,对家长的命令从不说“不”,让他往东就不敢往西一步,家长一瞪眼、一板脸他就吓得大气不敢出,那带娃这件事将变得多么便捷高效啊!自己也会显得是多么教子有方的家长啊!
一个孩子,在学校,老师让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让玩什么就玩什么,让给谁补课就给谁补课,不管老师让做什么,都是顺从照办。其实,听话的孩子内心也会抗拒,只是怕影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看得很重要,所以委屈求全的默默承受。长期以来,听话的孩子形成了听话的习惯,完全失去了个性,一个毫无个性的孩子长大成人便成了一个毫无个性的大人,导师/领导随叫就随到,一呼便应。
教育思维以“控制”主导的家长,其实质是没有把孩子当成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个体来看待,不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对孩子缺乏尊重、接纳和体谅,站在成年人居高临下的位置,生硬地把孩子纳入自己认为正确的轨道。很明显,这是控制,是反教育的。
童年是人生一段美好而特殊的时光,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以未经成人世界洗礼的纯真,去感知天地万物,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将来的精神高度和人生厚度打下基础。在这个时期,孩子需要一个简单、通透、少束缚的外部环境,去充分发展他的自由意志,而不是被纳入成年人的思维定势中加以各种“规范”。
大人觉得孩子总是不听话,那么要是把我们代入到孩子的位置,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会不会觉得大人也是处处和他们“对着干”呢?
比如,宝宝学会整理自己的画笔了,很开心,就想弄得整整齐齐,让妈妈也高兴,遇到困难,我再琢磨一会儿怎么了,难道早睡几分钟就这么重要吗?为什么你们大人非说小河只能画成绿色呢?宝宝我明明看到过灰不溜秋的臭水沟啊,我想把它画出来,拿到幼儿园去告诉小朋友,要是再往河里扔垃圾,小河就变成那样啦!周末的休闲时光,宝宝我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了?练琴和剪纸,在我眼里没有价值高低,只有哪个兴趣更浓、想做的愿望更迫切啊。我是个女孩子,爱臭美,对妈妈的化妆品高跟鞋感兴趣,就想偶尔试那么一下下,你都破口大骂,真不开心,那我只好趁妈妈出门的时候来偷偷试了。
我们凭借着智力和经验上的优势,以自己作为“过来人”的强势地位,时时处处给孩子指导、规定和纠正,总要求孩子改变自己的心意,按照我们的意见去做。你以为自己是富于责任感的家长,你付出满腔的爱,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控制,是与爱相反的东西。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成人世界同样如此。设想一下,如果你的伴侣整天盯着你锅盖要反过来放在灶台上,贬低你爱看的节目而要求你跟着看他喜欢的节目,你能接受吗?如果你的长辈总是要求你按照他们的喜好选择职业,总是对你催婚、催生,你心里会舒服吗?如果你的上司要求你事无巨细请示汇报,不给你职责范围内应有的自主权,你会不会觉得这份工作令人窒息?
没错,在任何关系里,控制都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毒气。人生来都有追求自由的天性,违背人性的东西总是潜藏着某种或明或暗的破坏力。控制,意味着贬低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不信任一个人的自我调适能力。喜欢控制孩子的家长,其实内心有着很深的无力感,可能潜意识里对自己的人生是不满意的。他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实际上满足的是自己的需要,关心的是自己的意见有没有被采纳,从而彰显自己的重要感。
从根本上说,这是家长和孩子界限不清,以及家长自身价值感不足的表现。很多家长一边事无巨细地控制包办着孩子的事,一边嫌弃孩子能力差,而一旦孩子表现出想逃离控制、展翅单飞的意愿,马上又打击挖苦:“平时我样样为你操心,看你离了我怎么行!”现在,我们批判“啃老族”、“成年巨婴”的时候,把板子全打在年轻人身上其实并不公平,父母从小的控制和包办、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剥夺,要负很大的责任。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在控制中长大的孩子都有足够的能量去挣脱这个无形的枷锁,更多的孩子是在日复一日的抗争与失败的死循环中习惯了被控制,泯灭了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主体意识,精神逐渐萎靡,真的变得像家长贴上的标签一样,懦弱、无能、平庸,成不了事。还有一些极端案例,孩子被养成“白眼狼”,对父母一边依赖索取,一边百般厌弃,双方结下仇怨、互不容忍,甚至酿成人伦悲剧。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