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发泄情绪的时候,除了要教孩子学会忍耐,也要教孩子学会“发泄”。孩子的善良并不是去忍耐所有的事情,而是对于那些不该忍耐的事情,学会如何去处理、转移情绪等。
对于“善良”这个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无论是在交朋友、找对象、做教育等时候,我们都喜欢强调“善良”这个词。只是,不是所有的善良都可取,有些善良,如果成为了“伪善良”,那么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个女儿,在被别人欺负过后,她对女儿说:“算啦,吃亏是福,我们就不要计较了。”小女孩儿眼泪巴巴的,虽然不再争执,但是眼里却藏着恨。实在忍不住,我和朋友说了一则往日旧闻。
妹妹从小被赞善良,却害惨哥哥的家庭,父母别再让孩子“伪善良”
大概是在5年前左右,这位妈妈发现自家3岁的女儿不见了,百般寻找之下,才发现孩子从5楼掉了下去。家人都以为孩子是失足,但是孩子妈妈却觉得没那么简单。因为孩子所掉落的位置,是她爬不上去的。
妈妈怀疑,是自己老公的亲妹妹,害了孩子。家里人都不愿意相信,因为,妹妹在家人眼中,从小就是内向、善良的人。对这个小侄女,姑姑也是一向疼爱。只是,结局让家人伤心,孩子妈妈猜对了。
在狱中,孩子姑姑才撕下表面的“伪善良”,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孩子姑姑表示,父母这些年对自己并不好,生二胎的时候,并没有遵从家乡的礼仪给自己送桃枝等东西。并且,姑姑自己的孩子夭折,认为是自己父母给孩子吹电扇所致。
多年的隐忍、多年的斤斤计较、多年的怀恨在心,姑姑对侄女下手了,她选择报复。并且,即使被抓,她依旧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她只觉得,是自己用错了方式,害惨了自己。
虽是旧闻,但是“伪善良”的人,真的很多,就如前段时间的“吴谢宇弑母案”。这类人,在别人眼中都是善良的,但是,一旦爆发,可能对方连下跪的机会都没有。而归根究底,还是错在父母“伪善良”的教育上。
吃亏是福?这四种情况,父母请别再让孩子“伪善良”,毁孩子一生
1、忍耐下的“善良”不要有
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是如果一味、无条件地忍让,便是软弱,并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伪善良”。
无论是旧闻中的姑姑,还是弑母的吴谢宇,他们善良的表皮下,是常年积攒的忍耐,随时等待爆发。生活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可能,他们就是欠缺一个爆发点。一旦爆发,毁掉的不只是一个人。
爱贝小编建议,孩子在发泄情绪的时候,除了要教孩子学会忍耐,也要教孩子学会“发泄”。孩子的善良并不是去忍耐所有的事情,而是对于那些不该忍耐的事情,学会如何去处理、转移情绪等。
2、被无尽索取的“善良”不要有
有一些人,或许原本确实比较善良,但是,因为不会拒绝,所以自己的善良,总是被别人“无尽索取”。
这样的善良,其实也是一种“伪善良”,很多时候,就是别人口中的“老好人”。这样的人,即使善良,也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一直活在别人的牵绊里。
爱贝小编建议,孩子在善良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拒绝。会拒绝的孩子,才更容易交到真朋友。
3、无知的“善良”不要有
有一个词,叫“好心办坏事”。好心,也是一种善良,但是办了坏事,就是一种“无知”的善良。这样的人,很容易刻意去追求善良,而忽略到底什么才是善良。
就比如,朋友家有两条母狗,都产子了。其中一条狗的母乳不足,另一条母乳吃不完,家长便教孩子把没奶吃的狗,都放到另一只狗笼里。结局是,那条母狗将这些“来路不明”的狗都咬死了。孩子是善良,却是无知的善良。
爱贝小编建议,家长在教孩子善良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先去了解事情的本质,然后再决定如何做。
4、被利用的“善良”不要有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个大人向孩子求助,孩子到底该不该帮忙?有些人说,孩子善良,应该帮忙。但很有可能,孩子帮忙过后,家长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因为,坏人其实是在利用孩子的善良。
家长教育孩子善良之前,也要教会孩子分辨。像上面所说,常人思维,大人应该会找大人帮忙,为什么会找孩子帮忙?如果对方只是利用自己,那么这样的善良只会让自己受伤。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