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干燥孩子流鼻血,家长处理要多当心!
时间:2019-11-12 09:2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佩奇 点击:
在这个流鼻血高发季节,家长要好好保护孩子的鼻腔,既不能过度护理也不能粗心大意。平常的基本常识总是让家长下意识操作,但其中有很多的手法都是错误的,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会上火,除了平时的喉咙肿痛,嘴上起泡,还可能会流鼻血。流鼻血在孩子中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因此在处理起来家长也显得游刃有余,不会太慌张。但因为现象比较常见,家长不太重视,从而有些惯常却错误的操作。
 
在这个流鼻血高发季节,家长要好好保护孩子的鼻腔,既不能过度护理也不能粗心大意。平常的基本常识总是让家长下意识操作,但其中有很多的手法都是错误的,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所以,在关于小儿护理上,家长依据常识处理时,也要考虑一下是否科学可行,最好是遵医嘱。秋冬季碰上娃流鼻血,家长别再顺手这样做,会造成二次伤害。
 
孩子流鼻血后,家长常常让“仰起头”——错误做法
 
基本上大部分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流鼻血的情况时,都会立马让孩子仰起头,以此来减少出血,但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根本,只是让血液换了一个通道流向咽喉。这种方法并不能止住出血,反而会因为让孩子仰卧或者大幅度抬头的姿势,导致血液误流进呼吸道,引起呛咳,严重的话可致呼吸困难窒息。
 
另一种流向是通过咽喉流向胃部,在孩子通过吞咽动作,咽下大量血液,咽喉和胃壁受到血液刺激,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恶心,继而造成呕吐。缺乏这种常识,引起其他情况的发生,家长反而会更加慌乱。
 
针对孩子流鼻血之后的有效做法
 
家长辅助压迫鼻部止血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让孩子头部适当前倾,家长用两只手指向鼻部中线压迫流血的一侧鼻翼10到15分钟,这样的姿势和手法不仅可以及时让血液通过鼻腔流出来,还能有效止住出血。在孩子鼻血止住之后,尽量不要碰到鼻部以免二次刺激,流血止住2到3天内也最好不要机械性的刺激出血的鼻腔。
 
常见的流鼻血原因
 
1.感冒和过敏
 
有的宝宝尤其是在感冒或者过敏时,会经常流鼻血,因为感冒或者过敏的宝宝会使鼻黏膜受刺激并且肿胀,鼻黏膜受压力破裂就会引发流鼻血情况。
 
2.鼻子损伤
 
有的宝宝抠鼻孔,用力过大会使鼻内血管破裂,甚至擤鼻子用力过大也可能会引起流鼻血。或者宝宝的在玩耍的时候碰着鼻子了,摔倒磕到鼻子了,也可能会导致流鼻血。
 
3.空气干燥
 
鼻黏膜喜湿润,忌干燥。空气湿度低,室内的空气干燥,或者在干燥的季节,宝宝的鼻黏膜会非常干燥,很容易流鼻血。
 
4.异常赘生物
 
宝宝鼻腔内长出异常组织,如良性赘生物、息肉,也可能引起流鼻血。
 
5.慢性病
 
任何一个慢性病(长期性疾病)的儿童,或者需要接受额外吸氧或其他药物治疗的儿童,鼻内黏膜都有可能干燥,更容易流鼻血。
 
流鼻血
 
流鼻血如何应对
 
1.首先在宝宝流鼻血的时候家长应该保持镇定,不然宝宝没事,先被你吓到了。通常流鼻血看起来非常吓人,但很少会发展到严重的地步,所以家长先不要手忙脚乱,应沉稳应对。
 
2.不能让宝宝躺着或者头向后仰,这样止血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流鼻血时头部后仰,血液会通过咽喉,进入食道、胃肠道,刺激肠胃让宝宝呕吐。如果出血量多,血液还可能流入气管,引起宝宝呼吸困难。应让宝宝保持站姿或者坐姿,身体微微前倾,如果是大宝宝,可以让他轻轻擤鼻子。
 
3.父母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宝宝的鼻翼(鼻梁下方的软骨部分)10分钟左右,在按压时不要松开手检查血是否止住,否则可能会干扰血液凝结,从而继续出血。如果血没有止住,可再次按压10分钟,倘若依旧流血依旧没止住,应去医院及时就诊。
 
4.如果宝宝流鼻血太过频繁或者流血量很多,建议去医院及时就诊检查,排除宝宝的其他疾病。
 
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孩子流鼻血?
 
其实流鼻血多发于小儿中,很常见的症状,但是受天气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家长可以通过外部干预来有效预防。孩子的鼻黏膜非常脆弱,常见的出血位置就是鼻腔内侧中隔部位置的鼻黏膜,家长有时为了彻底清除孩子鼻腔内部的分泌物,每天都用吸鼻器来清理,达到彻底干净的效果。
 
但这样其实过度清理了,反而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引起损伤,导致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家长只需要针对孩子出血的情况来应对,如果只是鼻黏膜干燥破损,可以每天早晚给孩子用蘸取油脂的棉签来轻轻涂抹在孩子的鼻腔内。长期坚持下来,尤其是在空气干燥的季节,就能有效防止孩子鼻部被冷空气干空气的影响,达到保护的作用。
 
如果孩子出血原因并不是鼻黏膜损伤引起,并且较为频繁的话,建议还是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遵从医嘱。
 
阅读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