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会经历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过程,但是有的孩子三四岁了还不会说话,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迟”现象,“语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又该如何避免呢?
经常有妈妈遇到这样的困惑:别人家的孩子1岁就能吧啦吧啦说一堆话,而自己家的宝宝2岁多了还不会喊“爸爸”“妈妈”。
这时候,总会有人说:贵人语迟,你看我们家的孩子也是到了3岁才会说话呢!现在还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成小话痨了呢。
“语迟”的孩子因为学习的语言种类多,在接收语言信息并处理时,需要的时间更长,也很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口才专家。
但是也有研究证明,直到上小学,也仍然有超过7%的5岁孩子依旧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
所以美国神经发育儿科主任及医学博士Marilyn Agin说:如果孩子在该说话的年纪没有说话,作为父母,你不应该采取观望的态度。
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如果结果显示孩子的延迟是发育性的,随着年龄增大能逐渐改善,那么家长只需继续和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等待孩子给你惊喜即可。
1、0-4岁语言发展的特点
那孩子语言发展有什么年龄特点呢?怎么初步判断孩子的语言发育是迟缓还是正常呢?
如果孩子语言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展水平,家长应该注意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育障碍。比如到了2岁时,孩子的词汇发展还少于50个词或者不能产生词组。对于这类孩子,我们称为“语迟”儿童。
他们并没有任何的病理特征,神经、感觉或认知都没有缺陷,他们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都可以理解语言,只是对于新词的理解和表达会出现延迟,并且不能使用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
而在0-2岁儿童群体中,语迟儿童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会影响到儿童的入学准备。目前大约有15%的2岁儿童被认定为“语迟”儿童。
2、出现语迟的原因
出现“语迟”的原因很多,比如,孩子自身的行为、社会情感的发展、生理因素、父母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亲子互动的质量等,都会对儿童语言习得的质量产生影响。今天主要从生理因素、个性特征以及家庭因素展开。
生理因素导致
某些生理性的疾病会导致“语迟”,比如:中耳炎就可能会影响听力,而听力受损将影响孩子接受声音信号的质量,从而影响孩子语言的习得。
个性特征导致
有些孩子天生喜静,不喜欢与人交往,从而减少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家庭因素导致
在小年龄孩子的语言发展方面,家庭因素的影响占比最大,主要有三大因素导致:
一、如果家庭成员在和孩子说话时,使用了过长的陈述句,就会影响孩子语言刺激输入的效率。
二、家庭成员和孩子的交流较少,或是只使用单一语言,这种低水平的言语刺激输入也是导致语迟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三、在孩子还未习得母语时,输入过多的语种,其中可能还有方言等,也有可能导致语迟现象。这就好比爸爸是中国人说中文,妈妈是德国人说德语,奶奶白天帮忙带孩子说方言,这就容易让孩子混淆。
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质量,以及父母向孩子输入的语言质量,都将会影响孩子语言的发展。
3、如何避免语迟情况的发生?
1岁前给孩子提供专一的语言环境,并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
在孩子的母语还未习得之前,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专一的语言环境,选择其中一种语言和孩子交流。并且,要多和孩子交流,保证高质量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现在,电子产品当道,大多又是隔代教养,为了让孩子安静,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给孩子看动画片等,虽然动画片也有语言的输入,但是这不属于有效的语言输入。
所以作为父母晚上下班后,要和孩子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还可以在睡前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这也是为孩子输入有效且高质量语言的方式。
4、为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
也许你们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个眼神你就只知道Ta要什么,但是为了他们的语言发展,请你们装傻,引导并鼓励孩子自己用语言来表示,还要适时的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
比如:孩子看水,想要喝水。你可以问:“宝贝,你要干什么呢?”这时孩子可能用手指,可能说“水”。
之后,你可以说:“宝贝,你是想说你要喝水是吗?你可以这么说,妈妈,我要喝水。宝贝试着说一遍。”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别人才会懂。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