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兰——新西兰出生,1岁回台湾,2-3岁在泰国,泰国居住3年,后到韩国,念华侨学校,讲山东话;初中回台湾就读,高中到瑞典学习,在北欧完成了学业。求学过程如此艰辛,不停切换语言学习,一共接触过7种不同国家的语言。
吴老师回顾妈妈从小就会亲子阅读,早期在图书馆听到图书管理员说故事,觉得很棒,很可爱,也很有爱。于是,妈妈就模仿故事管理员,将书从图书馆借回家,也学习给自己的孩子们讲故事。妈妈,就是孩子最好的英语启蒙老师。当然,也有妈妈不会的,条件有限,妈妈不会的就查字典。
后来吴老师上学,发现妈妈有“口音”,可是这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学习英语乐趣。在学习语言的路上,妈妈一直陪伴,很温馨,给了孩子们很好的英语好感度。在大环境中,有很多英文情境,韩国的英文电台,爸爸开车听英文广播孩子,都是很好的语言输入环境。孩子们听到了就会跟着模仿,看美国影集同样可以了解生活化用语。所以,语言学习不仅仅来自于妈妈的亲子共读,也来自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创造环境。
吴老师在大学学习英语专业,后来去哈佛攻读双语教育硕士,早期是妈妈启蒙阅读,后来就热爱阅读,工作以后致力于推广阅读;吴老师自述从小性格内向,是阅读让她结实了很多朋友,3岁多妈妈读玛德琳的故事,勇敢的玛德琳深深吸引了吴老师,当时给吴老师带来了很多力量。工作后吴老师做演讲,希望通过演讲能推动亲子共读,以弥补公立学校课内有限的阅读时间。
世界上使用最多的3种语言——西班牙文、中文和英文。作为中国人,我们很骄傲!有句话:One language sets you in a corridor for life.Two languages open every door along the way.多学一种语言,就让孩子的世界更开阔。
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越早学英文越好,“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和关键期”——讨论的是孩子在出生最初的几年接触第二语言,学习会事半功倍,会达到母语水平;错过了关键期可能就事倍功半,尤其语法的学习就会变得很困难。
这项研究最早是哈佛心理学教授埃里克·伦纳伯格在1976年提出来的。埃里克·伦纳伯格认为在孩子大脑左右额叶功能还未完全发展时,去吸收所有英文单词和语法,不需要特定地去背,就是最有效地抓住关键期,让孩子赶紧学习;但这种观点后来被很多语言研究学者推翻,没被实践证实;最终的结果来自于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社会影响因素也很大,如经济或教育等方面影响。
吴老师和哈佛教授对8-10岁,15岁青少年和成人进行了为期10个月学习语言研究,研究发现:词法和句法方面成年人学得最好,儿童最弱。当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儿童自然就赶上来了。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认为,其实没有所谓关键期,不管在哪个年龄都是学习语言的好时机。
但是儿童在学第二语言时,是区别学校背单词、语法等轰炸方式。最好用听和说接触第二语言,用歌谣韵文、绘本去吸收英文单词和语法,不需要特定去背,就可以有效学习。孩子学得好不好,重点是兴趣能否持久,方法是否正确。在学校方法受限,爸妈的鼓励就是孩子最好的帮助,亲子共学就是最好的方式。孩子学习英语的时机与方式需考量:
孩子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学习的环境,文化认同与价值观的建立,思考力与创造力的养成,说故事时,如果用纯英文孩子会有压力,需要根据孩子的英语掌握程度来进行亲子共读。家里有一个语言丰富的环境,绘本就不可少,优质听力资源也不可少。要有质感的聆听和阅读。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每一个故事架构和语法,不用刻意教就会会自然习得,比如 peekaboo,课本不会教,但日常生活经常会用到。
学习英语要背诵,单词,语法才是正统的方法,学习语言被纠错就会去学习语法规则,可以见字发音,但是没有对语言的理解。先了解学习的语言和文化,才会习得,进而发展出读写能力。中国典型的学习固有语法,但写作糟糕或学了很久仍然没法和别人沟通。
阅读一般都有动机,但是当一个人沉迷于自主阅读的内容,一个小说或者一个故事,就会忘了自己在干嘛。也或者看了一部英文戏剧,一个英文故事表演,就会忘记自己在学习英文。吴老师说自己外甥在米兰学习,因为喜欢韩国的 RUNNING MAN ,看着看着,没有刻意学习韩文,居然不知不觉学会了韩文。
不管透过戏剧、故事、烹饪、表演、歌唱、走舞台、奥林匹克运动、科学实验、手操偶等形式去学习英文,或者别的语言,都是探索生活的方式。这个过程中,语言学习是不同的方向,要找到孩子最终感兴趣的那种方式。吴老师说自己女儿做语法题都是靠感觉,从阅读中培养而来。从小喜欢的小说,读过的一本故事书,可能都是迷人输入。
父母的英文不够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英语学习,孩子接触的英语不仅仅来自于爸妈,还有有声书、网站等非常多的资源,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学。父母先做功课很有必要,不要在读的过程中卡壳影响孩子的体验感。选书也是需要专业的,选错书对孩子影响很大。所以,做好功课,选好书,让孩子进行迷人的输入。
如何透过歌谣绘本培养孩子好感度?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that goes to his head.If you talk to a him in his language ,that goes his heart.——Nelson Mandel,(我们用对方懂的语言他会听懂,比如英语;如果用对方的语言去沟通,就会说到对方心坎里。)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一种知识,也是活化大脑细胞;台湾乐灵中心,吴老师给老年人讲绘本,发现这些老年人非常有活力。很多地方学习多种语言,都是会3种语言。如巴厘岛学校学印尼语,也学习英语,家里还要学另一种语言。让孩子多接触语言,每个语言后面的文化又是另外一个世界。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彼此了解,彼此包容,了解一门语言就是引领孩子去看世界!
相关书籍推荐:
[特惠点读] 吴敏兰书单 Me and My系列科普读物6册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