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廖彩杏的启蒙理论,我总结了4大“磨耳朵”操作要点!
时间:2020-03-03 17:08来源:互联网 作者:柠檬 点击:
各路英语启蒙群混迹久了,时常会听见“很厉害的播放器没用,每天自动播放的只是给妈妈们一个心理安慰,对小孩没有实际用处”的说法。作为一个磨耳朵重度患者,我却有不同的意见。

各路英语启蒙群混迹久了,时常会听见“很厉害的播放器没用,每天自动播放的只是给妈妈们一个心理安慰,对小孩没有实际用处”的说法。作为一个磨耳朵重度患者,我却有不同的意见。

 
“听-说-读-写”,这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四大阶段,有足够的听力输入,才能进阶到说,说得多了慢慢才能和字形字义对应起来,打好地基才有识字、阅读,大量的阅读基础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写作者。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跳跃式发展往往是地基不稳的建筑,也许很高,却不见得稳。对于低龄的宝宝们,亲子共读+大量磨耳朵音频就是解决大量输入的问题,输入的足够多,不用担心不输出,节奏有快慢,却不会缺席。接下来就由我们网站的一位妈妈给大家看看她的秘诀!
 
我家孩子还小他听进去多少效果暂时未知,每次听到熟悉的会手舞足蹈,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就是个积极反馈。家里并不会英语的三位老人学会了不少中文儿歌和英文儿歌旋律,我那英语基础几乎等于没有的老公也学会了不少英文儿歌的句子,不少儿歌我也是听着学了大半再去找的歌词。所以直接一棒子打死没有效果,并不客观,也没有益处。
 
由廖彩杏的启蒙理论,我总结了4大“磨耳朵”操作要点!
 
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去争执这样的物件有没有意义,而是我都买了,怎么才能让它更有价值。这也是这篇文章想要探索的问题:磨耳朵,怎么磨才会有更好的效果?翻阅廖彩杏的《用有声书轻松听出英语力》,看到书中的许多观点可行性很高,从花友们的反馈来看效果也不错。自己也借此重新温习了这本书,温故知新,给大家也做一个简单推介。
 
为什么要磨耳朵?同样内容听7次以上才有声音记忆给低幼宝宝推荐的书,“重复性”和“朗朗上口”是很重要的标准。重复性(repetition)在英语学习初期扮演极重要的角色,没有什么比一再重复的话语,更容易达到学习效果的了。幼教专家曾指出,孩子在接触新事物时,总是希望有机会不断重复,好让他对陌生内容逐渐熟悉,直到完全掌握而感到安心。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总喜欢读同一本书,读到许多妈妈大呼“想吐”,这也是为什么宝宝们总是对新习得的技能反复操练、停不下来,语言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大量的重复句通过作者穿插的有弹性变化的应答,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充满韵律感和趣味性,成为了新一代“洗脑神曲”,自带语音播放功能。
 
举个栗子,the wheels on the bus,row row row your boat, five little ducks。是不是脑海里已经开始循环播放了……这就是重复的力量!记得曾看过一篇研究指出:同样的内容,通常必须听7次以上,才会产生声音记忆。持续不断地听,是为了建立声音记忆,达到直接联想的目的。无论句子结构简单或复杂,只要有不断重复的语言输入,慢慢内化,都可以在意识中达成“记忆”,最后达到无意识脱口而出的境界。尤其是在家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聆听,更能为孩子留下“听英文有声书很轻松、愉悦”的长久记忆。
 
由廖彩杏的启蒙理论,我总结了4大“磨耳朵”操作要点!
 
同样内容听7次以上才有声音记忆,这也是磨耳朵输入的理论基础。大量的研究都告诉我们: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弱,与成长阶段时是否接收到咬字清晰且有内容的语言输入强相关。父母的学识程度,用词的丰富程度,与孩子聊天内容多寡,都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推荐爸爸们也参与到育儿过程中——父亲的用词往往更专业化、更复杂,对孩子的语言学习会是一种有益补充。
 
这也是为什么不推荐使用“娃娃语”与孩子交流——大量叠词的使用,并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育和以后的阅读、写作。多交流是父母们应该努力的第一步,而第二步目标就是提供咬字清晰、用词丰富、内容高质的高等级语言“肥料”。
 
磨耳朵音频输入后应该做什么?别忘了图文合一,手舞足蹈,只要选择的内容在水准之上,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看不懂,相信他们的能力。因为好的绘本都是图文合一,只看图就能“猜”个大概;好的儿歌可以调动全身感官,手舞足蹈一起参与进来。拍拍手,摇摇头,肢体语言也能帮助孩子们理解简单的语句。
 
一位才华洋溢的儿童绘本插画家,为了充分传达故事细节,不同画面往往会采用不同构图角度,带领孩子从四面八方观察。从一页页精彩的插画来揭开故事主题的多层面貌,孩子更能明白情节的推演,掌握故事的动线。有的爱贝网友可能会觉得“绘本画面内容太多,太杂乱,都不知道手指应该指哪里,眼睛应该看哪里”。其实这恰恰是优秀绘本的一大特征——内容丰富。
 
孩子们的阅读并不是一下处理全部信息的,而是每看一次就增加一层土层,增加新的细节,这样反复增加对书中细节的认知和感受。所以作为带读人的父母,应该充分利用孩子阅读的特征,引导他们去关注更多的细节。比如,下图是Go Away, Mr.Wolf 中的内页节选,可以看到开门前和开门后的大灰狼形象对比。细节之中见真章,大灰狼的坏心思在网兜和麻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原来大灰狼不是来带猪宝宝吃好吃的、出去玩的,而是来抓它们的。
 
再合上书,听有声书资源的时候,不仅主线情节很鲜明,更多细微的声音也呈现出来:敲门声,猪宝宝们玩耍的不同场景切换的声音,敲打盆器的声音,开门的声音……通过不同声音、不同音调和背景音乐的组合,让听众沉浸在书中。这是亲子共读很难达到的效果,可以表演可以唱跳,但专业的朗读、精巧的配乐和原汁原味的输入,这都是对亲子共读的有益补充。
 
上图这样的沉浸式展览我相信很多潮妈们都去打过卡。就跟我们总是对沉浸式展览、沉浸式话剧赞赏有加一样,高质量的磨耳朵音频给孩子们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对书本的感受更加立体和深刻。初读,读大概,主线情节。再读的过程中,一点点增加细节,让孩子们能有“常读常新”的体验,更愿意去打开书探索。而丰富的插画情节,也给了孩子们透过不断猜测获得推理能力的机会。培养卓越的阅读能力,同样依赖合乎逻辑的“语言推理能力”,也就是我们读书时候老师们常说的“结合上下文可知”。
 
由廖彩杏的启蒙理论,我总结了4大“磨耳朵”操作要点!
 
当孩子们大一些,也许会不断追问故事发展时,不妨化被动为主动,巧用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画面线索、声音线索和已有知识来给你“展示”他们版本的故事,以此锻炼他们的逻辑推演能力。例如,“5W1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就是很棒的开头句。以“角色,事件,时间,场景,动机,手法”为出发点,诱导孩子动动脑,把散布在CD朗读声、重复语句和插画里的线索连接、联想,最后组织成合情合理的想法。……这会鼓励孩子动脑筋去想,大胆假设思考,从生活经验中寻找可能的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廖彩杏并不推荐我们购买中英文对照的书,不推荐我们给孩子用中文解释句意、词意的原因。依赖中文翻译,等于没有办法独立阅读,而缺乏自我猜测、推理的阅读习惯,英文能力其实是非常薄弱且受限的。
 
磨耳朵应该怎么磨?把听音频纳入规律的家庭生活,音频材料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循序渐进、持续播放”了。每本书的播放次数、持续时间,要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弹性。因为每本书长短不一,难度也千差万别,要求每本书读7次10次的机械标准是不可取的。那么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一本书读透了可以继续下一本的标准呢?孩子开始喃喃自语念,或是跟着CD念、哼、唱时,表示孩子已经吸收了。
 
这是廖彩杏在书中给出的参考答案。虽然很多关注的妈妈们孩子还非常小,并不会说话,包括我家的小家伙。但总有一天小宝宝们会说话的,低幼阶段输入的书可以再翻出来,按这样的标准重新学过,有前期的积累,相信这些书的输出速度和心理接受度都会高很多。让这个过程可以变成一个水到渠成的简单开始点。
 
持续的音频输入,得空就播放的音频声,就是我们能做的第一步,让孩子不抵触这门外语最简单的一步——让外语也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连家里的张贴画也可以和磨耳朵挂钩起来。普通的张贴画因为水管上多了一只DIY蜘蛛(忽略我极差的画工),可以让我们边唱bitsy bitsy spider的儿歌边演示。其实持续的音频输入,也就是这样见缝插针地偷时间来实现。即使没有大块的时间,全职工作的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利用一些零散时间来实现磨耳朵。
 
由廖彩杏的启蒙理论,我总结了4大“磨耳朵”操作要点!
 
用餐时,关掉电视、关掉电脑、远离手机,打开爱贝的倾听者,一起享受亲子时光。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出去用餐玩耍的路上,车载音乐也可以替换成有声书的内容和韵律童谣儿歌,不要白白浪费这一点零散时间。还有早上起床后上班前的时间,晚上睡觉前的时间,都是给孩子听、读的黄金时刻,更是要牢牢把握。
 
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每天5分钟,如果能够坚持365天,就是1825分钟,就是30多小时,约等于30节早教课。早教课1小时,路上接送1小时,都能坚持的话,为什么不能坚持每天抽出至少五分钟跟娃一起做任务呢?五分钟,很短,但就是刷两个抖音视频就能做到的事情积累起来也能有了不起的效果,为什么不做呢?把英文磨耳朵加入日常生活的安排,把亲子共读加入日常生活,用好一切可用资源,借助定时播放器的帮助,实现有质量的英文输入,对孩子来说将是一件受益无穷的事情。
 
磨耳朵应该怎么坚持?不妨“作秀”,把学习仪式化,大家都知道坚持磨耳朵是非常有益的,却还是苦于无法坚持,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某一次断了以后心理出现了一些抵触情绪或是羞于面对。这种情况不光孩子有,你我一样的大人也是常常遇见,比如常常没能实现的20XX年计划。坚持总是困难的,但那些年挣扎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倒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帮助。
 
由廖彩杏的启蒙理论,我总结了4大“磨耳朵”操作要点!
 
一来,找一个顺手的软件或形式记录每天的学习,听了几本书?听了几遍?总时长多久?孩子出现了哪些反馈:喜欢与否,是否有输出,是否会手舞足蹈等?之前的我会纸质本子记录下每周的书目,但后来参考了朋友圈的大神妈妈们,也加入了爱贝亲子网记录的阵营,好处是简单顺手可回溯可分析。可以分享给妈妈圈的同好们,也可以独自记录,充满灵活性。
 
二来,到了孩子可以自己模仿输出时,鼓励孩子大声读、唱、表演,为他们录视频,为他们打Call。一个自己的野生观察,在3-6岁的大小孩群体中很多小孩的阅读兴趣是来自于“我可以把这本书念出来”“有人听我念书”的成就感。其实孩子们很需要鼓励,很喜欢秀出自己,只要观众们捧场,你会发现他们自己读书的兴趣一点也不低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不存在大一统的方法,最好的方法一定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希望我们都能握有那把钥匙。
 
 
相关书籍推荐:
 
由廖彩杏的启蒙理论,我总结了4大“磨耳朵”操作要点!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