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总有不少城市孩子羡慕农村学生的“放羊”生活,不用上培训班,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但记者采访发现,农村孩子快乐“放羊”的背后,隐藏着社会公共服务缺失的尴尬。
10岁的徐文芳,家住山西平顺县的太行山深处,从县城出发驱车要走3个小时。暑假到来后,她并没有感到快乐,平时除了上山帮父母干农活,就只能在家里待着。“更喜欢上学,一放假,就没人和我玩了。”徐文芳所在的三岔口小学,只有7名来自不同自然村的学生。
该校唯一的教师许生学说,前些年,能走出大山的人家都搬走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还在山里上学的孩子已经很少了。由于缺少玩伴,平时周末学生们也会主动来学校。一到假期,孩子们就没地方玩了,再加上山陡沟深,很让他担心。
山西长治城郊的一名老师也表示,农村孩子一放假就“野”了,家长们既担心安全,也想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可农村不像城市,没有正规的辅导班。为此,每年都有不少家长主动找她给学生补课。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山西不少农村小学建起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由于安全顾虑和经费短缺,平时红红火火的少年宫,一到暑假反而偃旗息鼓。再加上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大都是为老人修建的,不少农村娃除了“宅”,只能“野”。
教育专家表示,与城市孩子较为“沉重”的暑期生活相比,在公共服务相对缺失的农村,“暑假不能承受之轻”现象也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