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择校热”已经从高考、中考,一直蔓延到小升初。在应试教育已成“刚性需求”的情况下,“分数至上”的民办初中应运崛起,让有“政策压力”在身的公办初中难以望其项背。民办初中代替曾经风光无限的“学区房”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然而,在学生“疯狂”择校的背后,名校也打着“择生”的算盘。谁正胜券在握,谁将铩羽而归,怎么选,你想清楚了吗?
公办受冷,民办吃香
在上海“80后”的印象中,小升初无非就是“电脑派位”和“推荐生”,除了少数尖子生能够被推荐升至重点名校,其余的学生都会按照“就近原则”派位到对应初中。为确保把孩子送进初中“名校”,许多家长不惜代价购买名校附近的学区房,一时间带动了徐汇、长宁等部分区域的学区房产热。
如今90后的小学生们想要升读名校,已无需靠房子来换名额,然而令人喜忧参半的是,虽然家长不用掏钱买学区房,但上个升学率高的重点初中,价格依然“辣手”。“谁让现在民办初中学费这么贵呢,”家住徐汇区虹桥路的谢女士告诉笔者,“现在公办初中的升学率远远比不上民办,单为孩子成绩考虑,都要砸钱让孩子上民办。”
据笔者小范围统计,近7成的小学生父母在民办和公办初中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公办有好学生的,但是比例不高,如果你的孩子很自觉,你又很愿意在孩子学习上花精力和时间陪着,那么进公办初中,并且保持住年级前10,市重点也没问题。但是在民办中学,只要孩子成绩不是落在年级后15%,区重点是没问题的,在前50%的话一般市重点也没什么大问题。”谈到各校升学率的问题,谢女士侃侃而谈,她笑言,只要孩子正在经历小升初,家长肯定都已经成了半个“专家”。
“青睐公办学校的家长也有,但是大多数是因为民办学费贵以及学习压力大两个原因,才不为孩子报读民办,”上海西南位育中学一位老师直言道,他表示,民办初中每学期学费在1万元左右,除去额外花费,四年下来固定费用就要8万,而公办初中这一数字仅为1万元左右。“在现今这个高考制度下,孩子要考好的大学,层层逆推下去,好的初中变成了新的起跑线,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初中就打好基础。”西南位育这位老师表示,虽然无奈,但是从3月初开始便烽烟四起的小升初“简历战”来看,这已成了目前的大趋势。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