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位育体校是徐汇区教育局所属的,徐汇区体育局协办的一所公办学校。它是在探索体教结合新模式的新型学校。
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于1957年,前身是上海市徐汇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是上海最早的区属体校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致力于培养既有较高体育运动技能,又有良好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宗旨,2004年,学校改革办学办训模式,在区委区府、区体育局、区教育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成立了徐汇位育体校,承担文化教育职能,开始探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教结合”紧密型管理模式。经过八年的摸索与实践,于2012年起进一步整合体教资源,探索两校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竞技体育齐头并进,推动体教结合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校占地面积38870.5平方米,拥有400M田径场、60M室内田径馆、篮球馆、综合训练馆、室内游泳馆、10M、25M、50M射击馆、肋木训练场、身训房、水上测功仪训练房、划桨池、蹦床馆、击剑训练场、小肌肉群力量训练房等齐备的训练场馆和设施,能够确保所有项目全天候训练。通风明亮、设备齐全的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充分保证了学校日常教学的需要。
学校共开设田径、篮球、羽毛球、射击、赛艇、皮划艇、击剑、蹦床、艺术体操9个奥运项目,招收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体育特长生,实施集中学习、集中训练、集中生活的“三集中”管理模式。同时依托“体教结合”优势资源,在相应的项目布局学校开展训练。在充分保证运动员训练时间的同时,有效利用布局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2005年及2008年,学校连续两届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历年的基地年检中多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市、区体育局的好评,并在2009年上海市年检中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年检优秀单位”。2010年,在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我校健儿勇夺61金,成绩斐然。2011年,共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42人,计61分,达到建校以来的历史新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校培养和输送的跳水皇后吴敏霞勇夺单人、双人三米板双料冠军。
学校注重教练员队伍建设,目前共有教练员3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9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0名。2008-2012年间,全体教练员参与了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培训50余次,并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共有7名教练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7篇论文。通过立足自身培养、合理引进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出台激励机制、严抓训练管理,成功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练员团队。资深教练经验丰富、带教从容,年轻教练承载希望、成长飞速。
学校以“科学治训”为基础,特别注重对学生运动员的体质监测及心理监控。与区体育局科研培训中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配有专业的科研医务人员及齐全的科研医务设施设备。2012年下半年,我校成立了科研信息中心,配有博士研究生一名,文化教师和骨干教练多名,在区科研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体育科研、招生选材、训练过程、人才输送,测试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科学治训、科学教学,不断提高学校整体训练水平和文化教学水平。
学校将运动员的成长成材作为重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学校餐厅的大力改革,就餐质量的大幅提高,保证了学生的膳食营养,满足了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需要。心理活动室的正式开办,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确保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方便了重点运动员信息跟踪。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优化,加强了队伍作风建设,提升了训练管理实效。
在国办23号文件的引领下,学校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办法,走出了一条适合体校的教学新途径,被同行誉为体教结合“位育模式”。“位育模式”的深刻内涵,在于推出了一套适合体校学生的教学管理经验。通过“课堂育人、操场育人,教学育人、训练育人”、“教师跟训、教练跟课”以及责任共担、双向激励的方法,有效整合了竞技训练与文化教学资源,提高了教练员和文化教师齐抓共管的责任意识。“四项激励机制”(即学生双优奖、优秀班主任奖、教学质量监控奖、体教结合先进个人奖)的设立,作为对运行管理机制的有效补充和保障。
2012年,随着两校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学校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四项新机制”。通过《教师协同教练员下基层选材招生机制》、《教练员参加学生家长会机制》、《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机制》、《教师业训成果奖励机制》的酝酿实施,推动学校体育和教育资源从结合迈向融合。“位育模式”的办学优势由此得到了更大限度地发挥,增强了教职工进一步做大做强位育体校的信心。
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位育模式”已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五部委,市、区体育局等上级领导单位的充分肯定。2012年,学校荣获“2006-2011年度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先进集体”。《解放日报》在头版刊发报道,以“本专科院校录取率超九成,‘位育体校模式’引发关注——运动员读书不是摆摆样子!”为题,介绍“位育模式”的实践经验。《中国体育报》通过整版专题报道的形式,以“摸着石头过河、闯出办学新路”为题,深度展现了我校在探索体教结合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扩大了“位育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区教育局副局长沈建华同志介绍了“位育模式”的运行机制,得到了全体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学校致力于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教学模式。截至2012年6月,共有文化教师35名,具有高级职称7名,本科及以上学历34名,其中最高学历博士,确保了学校师资力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科研论文、绩效考核工作,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和专项研究,目前已有四位教师关于体校德育教育的论文分获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教师发展科研基金会颁发的一、二等奖殊荣。
学校抓实文化教师队伍建设“三做好”:一是扎实做好360师资培训工作,二是积极做好优秀教师宣传工作,三是稳步做好年轻教师培养工作。做好教学工作“三推进”:一是有序推进师徒带教工作,二是配合推进教学展示工作,三是创新推进暑期送教工作。落实德育工作“三及时”:一是及时改进少先队工作现状,二是及时完善德育管理理念,三是及时充实两纲教育内容。依托小班化教学、集体性补课、个性化补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通过借助外力、重视教研、修炼内功,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在2009-2012周期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139名进入高校就读,占全体学生总数的81.3%。
学校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在重视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同时,更致力于体育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通过“从小披团旗、长大披国旗”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帮助运动员从小树立理想信念。通过与属地居委进行结对,捐助社区内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开展共建,打造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学校于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体校德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以“光荣与梦想、奋斗与希望”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富有体校特色,被全国发行的《语言文字报》做专题报道。
一幅幅绚丽夺目的缤纷画卷,印证了学校体育人的执着与坚守、拼搏与奉献。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徐汇位育体校必将在区委区府、区体育局、区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以创新求超越,在夯实提升业余训练和文化教学两大主体工作、不断优化教练员和文化教师两支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向着建设国家优秀综合性三集中体教结合重点体校的目标定位稳步迈进!
办公时间:8:30分——17:00分(法定节假日及周六、日休息)
地 址:华泾路1190号
电 话:64960185 传真:34660253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