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要缩短,有它的现实意义,对很多小学阶段的孩子都适用。现在的小学教育过程确实过于漫长,这早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了,有的专家都管咱们这个小学教育叫“超慢式教育”——还不是一般的慢,是“超慢”。学校这么办可能是有他们的考虑,要考虑到均衡发展嘛。大部分家长感觉没有什么:不觉得慢呀,现在这么慢还在嚷嚷学习负担重,还要给孩子减负,再来一个快,那孩子哪里受得了!
我觉得负担重的根源恰恰就是因为慢,因为慢,所以才让孩子“嚼”——嚼来嚼去,嚼得孩子已经反胃了,还怕孩子知识不巩固。慢慢吞吞,恶性循环,题海战术,原地转圈。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你又在这里装好人——你的孩子不给增压不大量做题,怎么可能10岁就上大学?
我说的负担重,指的是学习上的无谓的负担。我有一个比喻:“教书如盖楼,封顶再装修”——现在的问题是:有的老师的习惯思维就好像是盖一层装修一层。在一节课的内容上嚼来嚼去,生怕学生领会不深,还美其名曰“巩固”。这样做,本身就是一个负担:老师有负担,一节课的内容三下五除二讲完了,家长知道了会不会说这个老师不太负责任?校长教务主任会不会有看法?于是,一刻钟就能教会的知识,我拉拉杂杂讲上两课时(做题的时间更长),这才叫负责,这才能对家长对领导有个交待:你看,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我够敬业负责的吧?
依我看:这种教书方法恰恰是对学生不负责。学生思维本来挺简单:比如说圆心半径直径这个概念,老师本来讲的挺清楚,噢,原来这么简单。可是老师后来的连续作战,那意思好像是其实刚才讲过的内容没有那么简单——有些老师的做法,就好像存心不让学生觉得接受知识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心。无形当中互相折腾,学生心理上觉得任务实在是艰巨,老师讲得多不容易啊,我开始的觉得挺简单的想法是不是太轻敌了?于是我就没信心,越没信心就学的越慢。
其实学习负担重最大的根源就来自这种教与学的心理负担。一定要皱着眉头学,一定要拿出吃奶的劲来学,一定要去抠死每个环节去学。结果并不讨好,主观愿望是养成学生认真刻苦不要遗漏的好习惯,客观事实上却让学生心理疲惫:哎呀,学习原来是这么繁琐,老师告诉我们学习是快乐的,我怎么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呢,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呀。一旦学生有了这么一个逆反心理,你再做多少思想工作都是白搭。
我不是主张一点都不要有负担,预习,记识,测验,大量做题,这都是不能省略的。我主张在前进中化解这种负担,打一个比方,孩子打电子游戏都喜欢往前冲,要是一个城堡他老冲不过去,他就干脆不喜欢这个游戏了。某种意义上,在学习指导上,你要让孩子看到前面的城堡,看到新鲜的东西。他要有点征服意识,有点殖民意识,有点武侠好汉的思维方式。这样他才会觉得我辛苦一点挺值得,因为我的学习总是在前进,在学习中也能找到快乐。
------------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