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为何举步维艰
时间:2013-06-14 17:15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混龄教育模式作为一种国外的优秀幼教模式已经在在全世界广为推广。但是为何在中国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说到混龄教育,其实家长们并不陌生,在我们那个年代都出现过“混龄班”。但是那时的“混龄班”跟现在的“混龄教育”却大不相同。那时的“混龄班”因为教育落后,师资不足,硬件设施匮乏所采取的无奈之举。而目前的“混龄教育”确是蒙氏教育下的一个新名词。但是这种“儿童教授儿童”的主张却并不新鲜。早在上个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已经提出,并明确表示出对幼儿同辈资源的一个重视。幼儿同伴间的交往,生活,游戏等也是孩子社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如此优秀的教育模式为何无法在我国落实下去呢?

首先,师资的不足就制约了混龄教育的脚步。当前的混龄教育的模式,对于部分师资力量不够的园区,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混龄教育它对教师的要求更加苛刻,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还需要具备相当娴熟的儿童交往能力,并要非常的善于观察和发现。需要在短时间能更好的控制住孩子,并能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进行个别的指导。与此同时,还要能通过观察找到所有孩子的共性,并做出正确的教育,把握课堂的方向。在课上,教师需要用各种方法使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互动,并且要能调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课堂积极性,从而使孩子都能有所提高。这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这需要我们更好更快的培养一批热情、积极、细心并且具备超高教学素养的幼儿园老师。这对我们目前的高校或者说是专科学校都是非常的困难的。

其次,当前我国大多数儿童乖张的性格决定了混龄教育无法立刻实施。如果在混龄教育中采取“儿童教儿童”,以孩子做自己的态度去教学,那么其结果将会大大偏离我们当初的目标。因为作为独生子女的下一代的孩子,不管在性格的培养,还是在责任心的养成上,都与混龄教育所预期的相距甚远。强行实施的结果就会导致,在课上,大孩子欺负小孩子,或者形成以大孩子为首的同盟圈。从而导致最终达到的课堂效果,与我们所想的大相径庭。

最后,受到我国目前的经济政策的影响。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部分地区的幼儿园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匮乏,导致了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无法贯彻落实下去。虽然目前在一些发达地区采取了试点运行,但是从结果上来看,仍然是收效甚微的。

总的来说,中国的混龄教育,还是离理想非常之远的,如果要想达到蒙台梭利女士的理想境界,我看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