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时间:2020-03-06 17:13来源:互联网 作者:柠檬 点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陷入了担忧、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中,儿童也难以幸免。那么,家长在确保儿童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又该如何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减少疫情给儿童心理和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陷入了担忧、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中,儿童也难以幸免。那么,家长在确保儿童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又该如何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减少疫情给儿童心理和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疫情期间,儿童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哪些?
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认知情绪调节、身体反应等能力均存在差异,因此面对疫情,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
 
(一) 0-3岁的婴幼儿
该阶段婴幼儿不一定能明白现实层面的信息,主要还是受到抚养人情绪氛围的影响,出现各种行为上的变化,如主要抚养人因病隔离,或表现出过度焦虑、烦躁,部分儿童也会出现类似反应。低幼儿童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出现的行为表现有:作息混乱,食欲减退,黏人或冷漠,哭闹不止,重复动作(如吸吮手指),发育倒退(例如原本会说句子,现在只能说单词;已会如厕的但又出现频繁尿裤、尿床等)。
 
“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二) 3~7岁的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想象与现实的交界,会容易把一些现实世界的状况与幻想世界的担忧相联系,比如担心这次疫情变成世界末日、病毒成为怪兽等。他们比较容易直接表达内心感受,比如父母只是咳嗽一声,他们可能会担心父母感染了病毒;有些儿童也会对父母产生过分的依赖,容易受惊,出现退行等。
 
(三) 7~12岁的学龄儿童
学龄期儿童在认知层面已经能够吸收许多现实信息,也对疫情有了一定的理解。一般儿童不会特别关注疫情信息,但如果家人因病隔离,或家人表现出过度的恐慌,悲伤等情绪,儿童往往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焦虑、困惑与恐慌,例如过度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容易哭泣、莫名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上学;反复洗手、清洗物品;入睡困难、做噩梦、黏人等。
 
(四) 12~18岁的青少年
青少年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理解较多客观现实的信息,并可以进行自我调适,他们的表现和成人的表现比较类似。但因为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愤怒、发脾气、头痛、身体不适、出现冒险行为等表现。家长需要注意,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很大,疫情期间打破了常规的学习模式,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请家长注意,并非所有儿童面对疫情都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大部分儿童都可以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不过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受到父母或其家人应激反应的影响而出现情绪、行为的变化。因此,家长对于疫情的态度和身心稳定的状态,是儿童能够平稳度过疫情期的最基本的保障。
 
“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二、家长如何帮助儿童做好心理防护?
(一)调整自身:注意自身情绪调整,是帮助孩子的基本前提
疫情中孩子的情绪可能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成人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不安,或者他们的精力得不到适度的释放等等。其中家长的情绪对于儿童的影响非常重要,一方面,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导致家长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地帮助孩子。因此大人应该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心理危机。
 
(二)解释事件:科学诚实简洁,适应年龄特点
面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应该尝试以简单的、通俗易懂的、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讲给他听。绘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家长可以用比较夸张、适合“故事情节”的语气讲给孩子听,同时指出相应的图画让孩子更加直观地理解,一步步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出门,为什么要勤洗手,为什么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等等。
 
年龄大点的孩子通过手机或者电视已经掌握了疫情的相关信息。但如果接收太多负面新闻、或被网上不真实的信息误导,可能会造成焦虑、紧张不安等心理不适。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筛选科学、客观并对孩子有效的信息进行吸收,同时也一定要从正规渠道了解防疫信息,降低因为谣言带来的焦虑感。还需要注意,每天接收疫情信息尽可能地控制在一小时之内,避免信息负载造成的心理负荷。
 
“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三)接纳支持:倾听、安慰、理解、不评判
“接纳与支持”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关爱方式。不仅要接纳孩子的优点,还要接纳他的缺点;不仅要接纳孩子开心、激动、兴奋等积极情绪,还要接纳他的伤心、恐惧甚至愤怒等负性情绪。因此,在疫情期间,我们也要对孩子做到“接纳”二字。同时,要给予到孩子支持,这里的“支持”包括能够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但更加侧重孩子的“心理支持”。
 
(四)表达情绪:方法多样
孩子出现烦躁情绪时,父母需要耐心倾听,并告诉他在现阶段,心情烦躁属于正常反应,家长的接纳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家长可以通过绘画、记日记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将自己的负能量释放一部分,然后再通过积极联想的方法增加更多的正能量,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适当宣泄:必须且必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办法出去玩”、“在家上网课上得很头疼”、“可恶的病毒什么时候才能被消灭”……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都可能是孩子情绪产生的源头。情绪日积月累的堆积,爆发的后果难测。因此,要允许、甚至是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宣泄。例如打打沙袋、大声喊出来,或者大声唱歌,做运动、涂鸦等。选择具体的宣泄方式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六)趣味游戏和室内运动:缓解焦虑
趣味游戏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也是缓解焦虑的最佳方法。它可以让无聊的时光变得有趣。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室内的游戏,比如一些卡片游戏,竞技游戏,歌舞乐器等等,可以在网上搜集,也可自行设计,只要游戏安全,有趣,足够吸引孩子即可。也可做一些室内运动,不仅增强抵抗力,也可转移注意力。比如一起拍拍球、原地高抬腿、高频跑等运动量较大的活动,或是尝试一下亲子瑜伽等舒展肢体的运动。
 
三、常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这些技术能调动个体的心理资源,从而起到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韧性的作用。既可以用于成人,也可以用于年龄稍大的儿童。
 
(一)腹式呼吸放松
在儿童感到紧张焦虑,喘息胸闷,呼吸浅促时,可引导其练习腹式呼吸,快速放松。指导语:“请试着调整呼吸,将手放于腹部,想象自己腹内有一个气球,从 1数到5,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腹部用力,想象空气中的氧气等能量物吸入体内,想象腹内的气球随着呼吸慢慢变大,感受腹部慢慢隆起。然后,屏气 1-3秒,再专注地慢慢呼气,呼气时,想象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弃物排出体外,呼气越长越好,让腹部慢慢回缩。如此重复上述动作,约 10分钟。”
 
“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二)正念技术
正念技术是指通过不批判地、接纳地、一心一意地自我觉察,让儿童慢慢放下焦虑和烦躁、不安和紧张的技术。这里介绍两个容易操作的正念方法。
 
1.正念静坐
放松地坐在椅子上,缓缓地闭上双眼,身体自然挺直,双脚平放地面,双手放在大腿腿面或膝盖上,深呼吸。感受双脚和地面接触时的触感,仔细体会大地对双脚的支撑;感受臀部对椅子的触感,仔细体会椅子对身体的支撑;感受面部和空气的接触,仔细体会自身和外部空间的联结,感受自身被接纳、被包容的感觉。在一呼一吸之间,一刻接一刻的觉察中,逐渐安定,平复情绪。
 
2.正念冥想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用舒服的姿势坐下或躺下,闭上双眼,想象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你在一片澄澈的湖边。想象自己是一片小石片,又轻又薄。想象自己被抛向湖面,轻轻地、缓缓地飘过湖水落到平滑的沙质湖底。关注点在于:当你飘落时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当你抵达湖底时,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觉察这些时刻内心的宁静,把注意力停留在“自我觉察”。
 
(三)着陆技术
在面对孩子情绪激动时,可用“着陆技术”对其进行放松,着陆的意思就是将主体的注意力从其本身、内部转移至外在世界,有助于主体情绪的稳定。
 
1.精神着陆:环顾四周,快速说出所看到的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名称等。例如儿童可能会说“我看到一个桌子”、“我看到白色的冰箱”等。
2.身体着陆:感受身体与沙发接触的感觉;感受脸颊与毛绒玩具接触的感觉;动动手指感受它们真实的存在;感受水在指尖流动的感觉,感受水带来的触感、温度等。
3.自我抚慰的着陆:回忆小伙伴的笑容;想象期待的旅行;想象考满分的场景,总之可以想象任何能够让儿童感到安心的东西。
 
四、智慧答疑
问:疫情期间,孩子在家彻底地放飞自我,作息极其不规律,我要怎么办?
答:针对孩子早起习惯的养成,可以先为孩子选择一个适用的闹钟,每隔 3-5分钟进行一次报时。轻轻地抚摸孩子,帮助孩子从身体上苏醒。将卧室的窗帘缓缓打开,让自然光线唤起孩子。针对孩子早睡习惯的养成,可以提前告知孩子睡觉时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孩子在一个光线柔和且安静的环境中入睡。睡前切记不可吃太饱,洗澡、倾听舒缓音乐等都可以有效放松,促进睡眠。还可以建立一个甜蜜的熄灯仪式,如给孩子一个拥抱或亲吻。
 
“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问:我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陪孩子玩儿,可他总是不满足,问题出在哪里了?
答:建议家长在陪孩子的时候放下电子产品,在互动时增加和孩子的肢体接触,多用肯定的语言赞美孩子。让孩子来制定游戏主题,学会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资源促进亲子互动。爱是陪伴的前提,让孩子感受到关注和爱护,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需要,慢慢就可以找到彼此间最佳的互动、沟通方式。
 
问:孩子在家上网课,总爱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答:若条件允许,建议家长跟着孩子一起学习,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家长在一旁安静地记笔记,不去反复叮咛孩子,一是给孩子做榜样,二是辅导作业时方便讲解。如果是微课,在老师提问时,家长可以及时暂停视频,让孩子回答。这样孩子可以在问题的支撑下去思考。动手活动的环节,建议引导孩子实际操作,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抽象原理并集中注意力。
 
问:孩子在家一言不合就发脾气,真的是养了个小祖宗,我该怎么治治他的坏脾气?
答: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尝试着理解、接纳孩子,引导孩子说出情绪爆发的原因,并和他讨论下次该怎么办。孩子在发脾气时最需要父母,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以暴制暴”,对孩子是一种打击。管理情绪不是将它“压制”下来,而要让它“流动”起来。与其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不如教会他如何表达情绪。
 
问:现在疫情形势这么严峻,孩子出现了一些躯体化的症状,我该如何帮到他?
答:首先要保证孩子的正常作息,规律饮食,确保充足的睡眠。其次,可以在家和孩子做一些娱乐活动以放松心情,避免孩子总将注意力放在疫情上。最后,做好孩子的情绪处理,伤心难过时及时安慰,生气愤怒时给予疏导,开心时也记得一起分享。不过,当孩子的问题持续时间较长,躯体化程度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建议家长还是要联系专业机构做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
 
第六章儿童营养支持
新冠病毒施虐,科学营养助力儿童免疫所有人群均是新冠病毒易感人群,特别对于自身免疫力比较弱的儿童,而提高免疫力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营养。那么,疫情期间,每天怎么吃,才能提高免疫力,保障孩子尽可能抵抗病毒呢?且看营养科医生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的建议吧!
 
“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一、新生儿怎样喂养?
(一)选择母乳还是配方奶?
产后尽早开奶,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最好是母乳。母乳是新生儿、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也是 0-6月婴儿最佳免疫保障。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母乳低聚糖等,特别是生后一周内母亲的初乳,含有大量免疫因子,对初生婴儿是非常有益的。如果给予充足的母乳喂养,既可保障孩子生长发育,也能够保障孩子的免疫力。如果母乳不足或者母亲完全不泌乳,可以选择婴儿配方奶作为补充或无奈之下纯奶粉喂养了。
 
(二)需要补充营养素吗?
足月新生儿每天补充维生素 AD滴剂 1粒(含维生素 A 1500IU,维生素 D 500IU)。早产儿、特殊疾病新生儿,需要咨询儿科营养医生,根据疾病特点个体化补充。
 
二、 0-6月龄婴儿怎样喂养?
(一) 0-6月龄婴儿优先选择纯母乳喂养母乳是6月龄内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 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除维生素 D以外的营养素。
(二)乳母怎样吃才能保证乳汁质量和足够泌乳量?乳母的营养状况是泌乳的基础,如果哺乳期营养不足,将会减少泌乳量,降低乳汁质量,并影响母亲健康。因此乳母的膳食应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营养均衡的膳食。温馨提示:哺乳时妈妈要保证手卫生,哺乳区域卫生,房间环境卫生、温度适宜。
 
(三)如何判断宝宝摄入奶量是否足够?
一般有几个技巧:
1.每天尿湿 5-6个纸尿裤 ,说明宝宝是能吃饱的;
2.如果挤出母乳瓶喂 ,每天奶量约在 150ml/kg,说明宝宝奶量足够(如 5kg体重的宝宝,每天奶量 150*5=750ml);
3.可通过宝宝体格生长速度来判断较长一段时间的摄乳量。定期测身长、体重、头围,标记在儿童生长曲线上(妈妈可以网上下载婴儿生长曲线图)。如果宝宝的生长曲线处于中间位置,或始终保持在相似水平,说明宝宝营养足够。如果生长曲线有持续下降,说明营养不足,需要营养门诊就诊查找原因。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妈妈母乳量不足或者不能喂养,则选择婴儿配方奶粉补充或者纯奶粉喂养。婴儿配方奶是不能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三、 7-24月龄婴幼儿怎样喂养?
(一)继续母乳喂养,满 6月龄起添加辅食满 6月龄宝宝仍需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辅食是除母乳/配方奶以外的各种其它性状的食物。
 
(二)怎样添加辅食?
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达到食物多样。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的1/3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 1/2的能量来自辅食。辅食添加原则是什么?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食物开始,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并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每引入一种新食物应适应 2-3天,密切观察是否不耐受,如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它新的食物。添加辅食原则上不能减少奶量和总喂养量。7-9月龄每天 600-800ml奶, 1-2顿辅食;10-12月龄,每天 500-700ml奶,2-3顿辅食。
 
(三)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不强迫喂养;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四)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辅食尽量原汁原味,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挑食偏食的风险。不额外添加糖、盐及调味品,培养淡口味的习惯。1岁以后逐渐尝试家庭膳食。
 
(五)注意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应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不给宝宝吃剩饭;饭前洗手,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
 
四、学龄前儿童怎样喂养?
2-5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应努力做到: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每天饮奶,足量饮水,避免含糖饮料;正确选择零食;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让宝宝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五、儿童青少年怎样科学膳食?
儿童青少年指满 6岁至不满 18岁的未成年人。此阶段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成年人。更需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遵守一般人群膳食原则,做到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保证优质蛋白质和新鲜蔬菜水果供给。
 
(一)一般建议如下:
1.食物多样化: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 12种以上食物,每周 25种以上。
2.每天摄入谷薯类 1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g,薯类 50-100g。
3.每天蔬菜类300-500g(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水果类 200-350g,奶类300g,经常吃豆类,适量吃坚果。
4.每周吃鱼类280-525g,畜禽肉类 280-525g,蛋类 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上述总量 120-200g。
5.每天食盐摄入量少于 6g,添加糖摄入量少于50g。足量饮水,每天1500-1700mL,最好选择白开水或茶水。
 
(二)注意事项:
1.饮食规律,三餐合理:三餐时间应相对固定,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吃好早餐:早餐营养充足,应包括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果蔬类。
3.每天喝奶,足量饮水:每天饮奶不少于300mL。饮水 6-10岁 800-1000mL,11-17岁 1100-1400mL。出汗多时水量应相应增加。少量多次、主动饮水,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不喝含糖饮料。
4.合理选择零食:零食是正餐之外摄入的食物,是儿童营养的补充,是儿童饮食的重要内容。正确选择零食品种,合理安排零食时机。一般以水果、乳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两主餐之间给适当的零食。应控制纯能量类零食的食用量,如糖果、甜饮料等含糖高的食物。
 
温馨提示:抗疫期间,尤其注意培养孩子健康均衡饮食和卫生进餐习惯,餐前便后要洗手,学会流水七步法洗手。保持健康均衡饮食,不要盲目节食减重。
 
六、抗疫期间家庭饮食行为注意事项有哪些?
新冠病毒肺炎主要通过飞沫、接触、气溶胶等方式传播传染。是否粪-口传播、母-胎传染也未可知。故务必做到:
 
1.餐前便后洗手液流水洗手。
2.家庭注意饮食卫生:所有食材必需新鲜卫生;所有餐具炊具奶瓶等必需高温蒸煮或者紫外线消毒;家长备餐做饭一定注意手卫生及家庭环境清洁消毒。
3.家长不能对着孩子菜肴用嘴吹气,更不能咀嚼后喂食。
4.保证蔬菜水果一定冲洗干净。
5.肉类食物必须煮熟煮透后食用。菜板、刀具生熟分开。
6.家庭采用公筷公勺,餐具不能混用。
 
七、母亲是疑似或确诊病例,还能母乳喂养吗?
不能!若母乳喂养期间母亲有疑似或者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必需暂停母乳喂养,并婴儿与母亲隔离,婴儿改用配方奶替代。等母亲体温正常,所有症状消失,病毒检测转阴以后,经医生评估同意,方可恢复母乳喂养。
 
八、孩子生病了,食欲不佳怎么喂养?
如果孩子各种疾病下食欲不佳,应选择细软易消化食物或全营养配方粉。如长时间摄入不足,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则需要到儿科就诊,必要时住院行肠内营养,甚至肠外营养治疗。
 
 
相关书籍推荐:
 
“春季生长贴”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