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睡觉做噩梦、抽动、摇头、磨牙该怎么办?小编来为您解答!
宝宝每天睡多久算正常?
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事儿了。
确切的数字,就像银行卡里的余额一样能带给人踏实感。
美国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于2015年发布的最新睡眠量的建议里,就有不同月龄的宝宝该睡多久的介绍。
1~2岁的孩子,每天的最佳睡眠时长是11~14个小时,孩子的睡眠时长在这个范围内,就很棒棒。
但如果孩子的睡眠时长在9~10或15~16小时之间,也算是正常的。
那什么情况才需要注意呢?
那就是睡眠时长小于9小时,或者大于16小时,就得提高警惕了,必要时还得求助医生。
别瞧不起白天的小睡!
说到睡眠,可不光只有夜间睡眠,白天的小睡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
大家别因为害怕孩子晚上睡不好,白天死活不让孩子睡。
这不跟透支信用卡还花呗一样了吗?不合适。
当然,知道应该睡多久之后,另一个困扰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过度执着于所谓的“标准范围”。
一旦发现孩子睡不到那个推荐量,就开始坐立不安,浑身难受。
睡眠时长确实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个数字框死。
睡觉不是完成任务,我们最该看中的是睡眠质量,而不是计较时长。
宝宝晚上几点入睡最好?
纠结完睡多久,接着开始纠结什么时候睡。
我之前听过一个说法,说生长激素只在晚上十点左右分泌,所以好多家长都卯着劲儿让孩子必须在十点前睡,万一哪天睡晚了,就又开始坐立不安,浑身难受。
其实生长激素的分泌并没有固定的时间点,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和深睡眠有关。
我们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
浅睡眠容易做梦,也非常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这时受到干扰很容易醒来。
深睡眠时,做梦机会比较少,睡眠也会更加安稳。
我们睡觉中,深浅睡眠是交替进行的,每隔2~3小时交替一次。
宝宝从16周以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就遵循下面这样的规律了。
醒着的时候,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很稳定,入睡30~40分钟后,分泌量急剧上升,进入深睡眠时达到高峰,其后的睡眠中变缓慢下降。
待第二次进入深睡眠,分泌量再次上升,呈现双向性的高峰。之后的几个睡眠周期中,不再上升。
所以说,并没有所谓的什么时候入睡最好,保证充足的深睡眠才是硬道理。
宝宝偶尔晚睡一次,大家也别太焦虑。
当然,这也不是鼓励大家跟宝宝一起深夜蹦迪,为了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长,还是尽量要早睡。
宝宝睡着后,你担心的那些事儿
夜惊噩梦怎么办?
宝宝夜惊噩梦后,可能会突然大哭,这时可以用灯光、声音,甚至抱出房间唤醒他,用言语、抚摸进行安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要适当增加睡眠时间,睡前避免太过兴奋。不要让宝宝哭着或者被吓唬着睡着,减少担忧、焦虑情绪,争取愉快入睡。
这种现象会随着大脑功能的完善而逐渐消失。
睡觉时抽动怎么办?
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睡眠时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依然局部活跃,从而会使宝宝产生间歇性的抽动。
一般这个现象会随着成长自愈。
此外,有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宝宝,也容易出现入睡后抽动的现象。
宝宝是否缺乏维生素D可以通过抽血检测血液中维生素D3的含量来判断。
睡觉摇头怎么办?
多汗、湿疹引起头皮痒,宝宝会通过摇头来缓解不适,这两点原因比较好发现,大家注意观察,及时护理就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内耳发育不平衡,耳内的异物感也会让宝宝通过摇头来缓解。
内耳发育不平衡等宝宝大了会好转,也可以通过荡秋千、骑木马、抱着宝宝跳舞转圈来缓解。
睡觉磨牙怎么办?
宝宝睡觉磨牙和缺钙没有关系,而且以目前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来说,寄生虫引起的磨牙也很少见。
另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宝宝两颊细小肌肉比较松弛,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也会引起睡觉时磨牙的现象。可以让宝宝多多练习啃咬,以锻炼两颊的肌肉。
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且频繁的磨牙,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和宝宝好好地睡一觉,睡觉是件幸福而开心的事,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不要当成一件任务去完成。
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