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到底教孩子什么
时间:2019-12-13 18:0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佩奇 点击:
父母在孩子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把孩子突然推到困难面前,孩子面对的不仅仅是挫折,还有父母给他的这份不安全感和痛苦。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地给孩子设置障碍,也不是找一些孩子难以承受的痛苦,更不是不是家长和孩子站在对立面。
很多父母以为,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生活中增加困难和阻碍,以此来教育孩子,增加孩子的抗压及抗挫折能力。然而,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育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反应的方式及心理状态。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如果给他面前设置了重重阻碍和困难,可能只会给他带来挫败感,而达不到教育效果。
 
父母在孩子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把孩子突然推到困难面前,孩子面对的不仅仅是挫折,还有父母给他的这份不安全感和痛苦。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地给孩子设置障碍,也不是找一些孩子难以承受的痛苦,更不是不是家长和孩子站在对立面。因为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认为父母不爱他们。就像综艺节目里的小女孩,她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越挫越勇的底气,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父母给予的爱与支持.
 
研究发现,0~6岁是人的逆商能力获得的关键期,而3~6岁则是这一关键期的黄金期。那么对于幼儿,父母该如何抓住这一关键期?具体可以参考下面3点,来培养孩子的逆商。
 
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孩子在做不好某件事时,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不必因为孩子做不好事情有情绪而指责。孩子的欢笑和泪水同等重要。情绪使一个人的人格高尚。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就因为我们体验各种情绪,我们体验越深刻就越成为人类。我们作为父母,虽然不必刻意让孩子不快乐,但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引导这个事情成为孩子成长及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于稍微大点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出现情绪时,可以引导孩子描述情绪,然后分析情绪的出现原因以及整个事件的过程,当孩子理智的去分析问题时,就不会被情绪所左右。
 
教孩子学会正确的归因
 
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的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幼小的孩子做不好事情时,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归因,更有家长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引导。比如,有的孩子摔倒了,老人会拍打地面,指责地面绊倒孩子。这就给孩子一个错误的归因案例。小儿两三岁时,喜欢自己坐在那里堆积木,堆着堆着就会听到他一阵哭叫,我知道那是他的积木又倒了。孩子爷爷每次看到这场景,喜欢开玩笑的说:宝宝是小笨蛋呀。没多久,每当儿子堆积木倒了,他自己就说:宝宝是笨蛋。
 
没想到爷爷无心的玩笑被他内化进心里,一做不好事情,他就认为是因为自己笨的问题。有一个概念叫“有条件自尊”,一些“有条件自尊”的儿童,会将自尊建立在成功之上,常常会把不好的表现或者遇到社会挫折后归因于自身的人格缺陷。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是重复失败就是干脆放弃,从而形成无助模式。而“无条件自尊”的儿童更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或者需要自己更加努力,他们会锲而不舍的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想要摆脱这种“有条件的自尊”,父母从小就要教会孩子学会正确的归因。比如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内外归因相结合,多角度,求是求实地,找到失败的原因。
 
给孩子制造成功的体验,增强高价值感
 
幼小的孩子在做不好的事情上,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家长所做的不是让他们面对更多的挫折,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和长处。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和高价值感。儿子有一本绘本叫《我要更自信》,书里里有一只火鸡叫图图,它特别不喜欢自己,棍子腿,秃秃的头,但最讨厌的是自己的声音,自我认同感很低。所以,它想要一个新的声音,它去找奶牛,想要哞哞声;它去找小猪,想要坚强的哼哼声;它去找马儿,找鸭子,找乌鸦,猫和公鸡,但是都没有动物愿意给它。它伤心地在谷仓院子边走来走去.突然看到老鹰盘旋着盯着小鸡,图图快速跑起来,它用“咯啵咯啵”的声音吓走了老鹰,保护了小鸡。每个小动物都为图图欢呼,图图开始为自己的声音而感到骄傲。
 
你看,仅仅是一次成功的体验,火鸡就重新喜欢上了自己的声音,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孩子也是一样,他们需要生活中成功的体验,来增强自己的高自尊。有了高自尊作为底色,孩子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才不会退缩,而是会迎难而上。人间已经够疾苦,孩子的学业又那么沉重,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成长的路上扫清障碍,起码不要再挖坑了。还是那句话,父母给予的爱和支持,才是孩子应对这个世界最坚硬的铠甲。有了爱和支持,他们在挫折困难面前,才能有底气去面对。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