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爸妈妈曾抱着你,轻轻哼唱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或者″睡吧,睡吧,我心爱的宝贝″。多少个夜晚,那些歌谣陪伴你入睡。
小时候,爸爸妈妈曾抱着你,轻轻哼唱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或者″睡吧,睡吧,我心爱的宝贝″。多少个夜晚,那些歌谣陪伴你入睡。长大后,你也会抱着自己的孩子,哼唱着那些记忆里的曲调。其实,作为给孩子哼唱的童谣是不分地域的,无论是中国,还是英语世界,童谣伴随着各国宝宝们的长大。为什么童谣有这么大魅力,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吗。听听英国大学施乐遥老师带你一领英语童谣的风采。
英语童谣从哪里来?童谣(nursery rhymes),是一种可以唱可以念,有韵律的语言形式。千百年来无数的妈妈抱着搂着自己的孩子,哼唱或温柔或诙谐的歌谣。在花园,在街头,在教室,无数的儿童一边唱着童谣,一边和朋友游戏。童谣成为童年的一部分。在英语世界里,童谣的历史久远。至今仍有记录的童谣中,至少 9.2% 的童谣在 1649 年前就已经存在,85% 的童谣历史超过 200 年。换言之,现存的每四首英语童谣中至少有一首在莎士比亚的青年时代就已经在流传。
英语童谣的范围很广,包括传统的诗歌,歌曲,民谣的碎片,街头的叫卖(如《Hot-cross Bun》),酒馆里的说唱,谚语(如《An Apple A Day),还有祈祷词 。时光流逝,不变的是人们对童谣的喜爱。童谣一直也在发展,近 50 年也涌现了一批更接近儿童的心理和发展特点的现代童谣。它们往往可以跟手指操,身体运动或集体活动结合。
《Mother Goose Nursery Rhymes》是一本流传最广的英语童谣书。现在常见的童谣可以分为:童言型,如《See-Saw》;数字型,如《1, 2 ,3, 4, 5》;游戏型,如《London Bridge is Burning Down》;摇篮曲,如《 Husy Little Baby》。童谣的语言真实贴切生活,可以帮助孩子尽快了解英语文化知识。
为什么英语童谣是启蒙的好助手,主要是因为童谣的四个特点:韵律和节奏促进语言学习。一种语言可以没有文字,但一定会有韵律;有音韵 Rhyme,有律动 rhythm。自80年代起,学者认为音韵的识别练习有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小孩子有大量的机会练习,识别,区分不同或类似的语音模式,从而体会到音韵的变化,提高处理语音单元的能力。在英语国家的小学特别重视韵词的学习,通过童谣,诗歌和韵文来帮助儿童学习拼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节奏感与语言学习,同音乐一样,语言也有律动,有节奏。这律动是一词之间的轻重,是一句之间的停顿起落,也可以是段落篇章间的长短繁简。以句子为例,起伏停顿,轻重缓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涵义,产生不同的节奏。从小看惯相声的我们都知道″说话大喘气,意思大变样″。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发现节奏感最好的学生,大脑神经对声音的反应也最佳。人们用语言交流时,对声音敏锐度较高的人,搜寻大脑资料库的速度也较快,因而可以更快地理解对方谈话的内容。同样,声音敏锐度较高的人在阅读时,大脑记忆搜寻的速度也较快,所以理解字词和文本的能力也更好。
语言学习离不开反复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掌握一个本领要重复重复再重复。神经科学对学习的解释是: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是我们的大脑在搭桥。我们站在已知的这一端,通过练习不断搭桥,最终抵达未知。小孩子学习新语言也是这样,大人学习新技能亦如此。你也许会说,″重复练习″太枯燥了吧。
小孩子学习语言最合适的材料莫过于童谣和诗歌!无论是80年代的阅读研究,还是近几年的脑神经科学研究,一再证明韵律与语言阅读能力之间的紧密关联。童谣和诗歌中的音韵、节奏和循环反复的三大特征,是发展早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童谣中的语言,往往重复多次,孩子有更多练习发音的机会,降低了语言学习的门槛,并为开始正式学习做好准备。
童谣可拓展学习其他知识,为什么语言能力在早期儿童教育中这么重要?是因为语言是儿童发展其他能力的工具和桥梁。孩子除了通过童谣音韵来记住词语,句子的结构,锻炼发音,表达,掌握句子的节奏外,童谣还可以和其他活动相结合,拓展儿童的其他技能,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比如,一边念童谣,一边搭积木。可以来给积木排序,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按单双数来排也可以;自由地搭成各种房子的形状也可以。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颜色、形状和图案,以及重量、高度、体积、长度、垂直与纵横等概念。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整体式″的学习方式。玩,从而获得第一手的经验知识。英语童谣也是如此,作为一个载体,寓教于乐,帮助儿童建构知识,巩固技能。
相关文章推荐:鹅妈妈经典童谣Mother Goose家长阅读经验分享
相关书籍推荐:
欧美经典儿歌《Wee sing》点读版9册+9CD
清华幼儿英语语感启蒙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