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身为成人的我们,也无法做到绝对的自控,控制和约束是需要力量的。孩子从活泼自由的天性,转瞬间要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可是,我们要相信孩子能够做的到。
最近大家有没有被一则消息刷屏
一位孩子在凌晨的火车站讨饭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暴怒情绪,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痛
最近被一位父亲的奇特“教育”方式惊呆了!
上海,凌晨3点半,一名男孩被父亲送到火车站,还丢下一个碗,让男孩跪着讨饭。
民警起初大为不解,看着衣衫单薄的孩子,特意询问:你爸爸是喝醉了吧?
被否认后,男孩小声解释,自己因为少写作业,父亲才用这种方式惩罚他。
更哭笑不得的是,男孩母亲还蒙在鼓里,父亲是趁着妻子睡着,偷偷把孩子带了出来。
稍后赶来的母亲表示,男孩平时比较调皮,经常不写作业,还被老师投诉。
父亲气急攻心,想让孩子知道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到处乞讨,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错误。
视频里,男孩说父亲送完他就赶去上班了,这位父亲想必是尝过生活的苦,才会如此痛心,不惜用这种激烈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爸爸的痛心可以理解,可是这样冲动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陷入险境,一旦发生危险,将追悔莫及。
何况,作为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亲人,却抛下了他,还用了如此打击自尊的方式。
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这一份对孩子的期许,一旦用错了方式,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痛。
每一个曾被毁掉自尊的孩子,他们的心上都会留下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痕。
尊严背后,是被毁掉的自我价值
身为父母,我们对孩子身上的缺点很难视而不见,特别是牵扯到学习,就如同火星撞地球,很容易和孩子对峙起来。
因为我们走过那条艰难的路,所以懂得某种程度上,学习就意味着孩子的未来。我们的初衷,无非是希望孩子能走一条相对容易点的路。
所以为了鞭策孩子,我们会不厌其烦的教导,可一旦被内心的焦虑所驱使,出口的话就可能变成伤害孩子的刀子。
你怎么回事,讲了三遍了还是听不懂吗?
这么简单的题都出错,这样下去还考得上大学?
我每天这么辛苦是为谁,不愿意学习,不如去要饭吧!
爱之深,责之切。似乎只有用这种最重的“狠话”,才能唤醒孩子的自尊,激励孩子洗心革面,改正过来。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写道: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任何以摧毁孩子自尊为代价的教导,都只能让孩子丧失改变自己的勇气。
知乎一位网友说,他小时候比较胖,父亲为了激励他,总是说一些刺激他的话。比如,一大家子人吃饭时,父亲会指着肘子对他说:你别吃这菜了吧,毕竟这是你表兄啊。
因为被刺伤太多次,所以他总是装作无所谓,听完一笑了之。
可是,这位网友说,父亲只看到了他照常吃饭的淡然,却看不到他低头发红的眼眶,回到房间后的默默流泪。
希望孩子知耻而后勇,这是身为成人的我们,对孩子居高临下的幻想。
不停的指责和惩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他们会从心底否认自己的价值,深陷绝望而自暴自弃。
如果我们都只能看到孩子的负面,又怎么能期望孩子找到改变自己的方向和力量?
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成长节奏
我们都曾是孩子,孩子的贪玩和任性,我们又何尝没有体验。只是成为父母后,我们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路跌撞而来。
面对孩子的“三心二意”和“不争气”,理解和接纳才会让孩子拥有重建自我的勇气。
用“心”陪伴,代替用“力”陪
视频里,男孩经常不写作业,妈妈也称他比较调皮,似乎男孩屡教不改。
但是,获得他人的认可是孩子本能的需求,没有孩子刚入学就做好了不写作业的准备。
心理学上,一个人厌恶某件事,是因为它曾给自己带来过痛苦的体验。
陪孩子学习时,控制好情绪,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用否定来刺激孩子。
孩子不想写作业,与其给孩子贴上种种标签,不如好好观察,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写作业。
孩子是因为作业太多写不完,还是因为难度大,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又或许是压力太大,孩子在做消极抵抗?
不带评判的沟通,陪孩子一起面对,才是走进孩子内心的唯一方式。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许多时候,焦虑是因为我们害怕,孩子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所以作业的质量,一次考试的分数,都成了刺痛我们的源头。
可是,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无论是记忆,还是逻辑运算,孩子都有自然发展的过程。太过急促,只能让孩子过度消耗,失去学习的动力。
其实,比起知识的掌握,孩子通过学习培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才是更重要的品质。
拼音、加减法总能学会的,它终究只是孩子学习路上的起点。可是面对困难,如何学习和解决,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引导。
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必太过着急,看轻眼前的得失,才能看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接纳和鼓励,是孩子一生的底气
即便我们很难接受这点,可事实就是,每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天赋各有不同。
身为父母,我们是坦然接受,还是用更大的力,把孩子塑造成满意的样子?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一度刷屏网络,她温暖的态度和庞大的知识储备,重新定义了女孩的魅力形式。
只是,如今的学霸,小时候却是个令人头疼的“学渣”,老师甚至直言,这孩子将来连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只有妈妈不急不躁,仍旧鼓励她,让她相信自己也很优秀。父母的鼓励和接纳,让詹青云自由的做自己,徐徐等来了属于她的花开。
每个孩子都在不同的时区,不必强求孩子按照模板来成长,爱和接纳,会成为孩子行走一生的底气。
接近年末了,我们翻看年初定的新年计划,原本说好要读完几本书,可每次总被更有趣的事情吸引;
早睡早起的决心,定下了又作废,废掉了又再定;嚷嚷着减肥健身,可那张健身卡却静静地等着落灰;
你看,即便是身为成人的我们,也无法做到绝对的自控,控制和约束是需要力量的。
孩子从活泼自由的天性,转瞬间要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可是,我们要相信孩子能够做的到。
当我们不相信孩子,步步紧逼,焦虑和压力蔓延,这才是让孩子恐惧和反感的根源。
身为父母,给孩子一方花园,给他生长的土壤,给他需要的养分,任他自由的开放,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