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窝里横外面怂 的原因是什么呢
时间:2019-12-03 19:2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佩奇 点击:
教给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也是有必要的。比如主动打招呼,如何分享玩具,当对方出现自己不喜欢的行为时又该如何表达等。当孩子掌握了社交技巧,知道一些社交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有了交往的底气。
“窝里横、外面怂”,就是一种典型的欺软怕硬,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出了社会,也难有作为。关于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这一问题,让家长十分头疼。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在家里就像一个小霸王,任性霸道,在家里玩的很开,父母一不如他的意就发脾气,而在外头,自家的孩子就畏畏缩缩,非常胆小,一直处于被欺负的状态呢?这种“内外”不平衡的孩子之所以会有这种性格,大多来自以下三种原因,值得家长反思!
 
无原则的溺爱
 
在家里,所有人都对他百依百顺,无条件满足他,没有人舍得去凶一下去管一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里人都是呼来喝去的,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外面,没有人去迁就顺从他,在家里呼来喝去的那一套在外面不管用,换句话说,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跟别人打交道,就会感到胆怯害怕,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这样的“两面派”性格。
 
无原则的妥协
 
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妥协,这种事情在无数家庭每天都上演:吃饭前不许吃糖,但孩子哭闹着说一定要吃,家长就心软了:“给你吃给你吃,等下如果不吃饭看我不揍你!”孩子如愿以偿,即使等下不好好吃饭,也能如法炮制逃过责骂。时间久了,孩子就有了经验:多哭、多闹,家长就会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出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没有人会迁就另一个人,于是这些招数、想法统统失效。所以,有的孩子在外面压抑自己的需求,一回到家又开始对家人颐指气使。
 
孩子社交能力差
 
孩子的社交能力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比较差,比较害怕社交,在外人面前就会显得比较“怂”。另外,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表现出胆怯,很多时候还因为在家里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能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于是,在遇到陌生人,很容易出现害怕、退缩和焦虑的情绪。
 
 
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习惯?
 
1. 在家也要培养平等的社交模式
与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是孩子社交最初的参考模式。有些窝里横,外边怂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在家形成了不正确的社交模式,认为在社交中不是弱就是强。因为家人在自己的硬手段(哭闹吼)下妥协,自己便是强的一方,家人是弱的一方,弱的一方需要无条件的妥协强的一方。长此以往,孩子的认知模式就是:不是你硬我软,就是我软你硬。而在外面,当对方强,自己哭闹的那一套不好使时,他门就会自动切换成自己已经认知的思维模式(非强则弱),进而妥协,显得怂——明明被抢了玩具,也不敢要回。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人不需要一直“让”着孩子,应当适当的拒绝孩子。只有当我们给予孩子有原则的爱,孩子的言行才会有分寸。有时候过度的满足,让孩子形成依赖,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反而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2. 教会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理论归理论,对于社交经验不怎么丰富的娃娃们来说,虽然他们也渴望友好玩耍,奈何不得要领,总是用错误的方式表达,也会让社交变得有阻力,所以,教给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也是有必要的。比如主动打招呼,如何分享玩具,当对方出现自己不喜欢的行为时又该如何表达等。当孩子掌握了社交技巧,知道一些社交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有了交往的底气。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