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观是家庭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隐含了每个家庭的价值观,在孩子真正到达学习理财的年龄前,不少家庭可能已经把或正确或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演示给他看了。
很多时候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谈钱,说穷说富都不好,但孩子的财商从小培养,会受益一生。
1.钱的教育,藏在细节里
沃伦·巴菲特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在成为名震天下的“华尔街股神”前,他的投资理财经历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在6岁时卖可乐,以及挨家挨户地销售零食和杂志……
巴菲特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巨贾,那他作为父亲,教育孩子是怎样的呢?会怎么跟孩子谈钱?
比起他的财产,他的生活显得异常简朴,3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没有从父亲那里获得太多的捷径。
在孩子们小时候,家里装了一台老虎机,专门用于消耗他们的零花钱,巴菲特说这样控制了他们花钱的数额,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了赌博的危害。另外,3个孩子都需要通过做家务来获得零用钱,不希望他们不劳而获。
小儿子彼得回忆说,兄弟姐妹们从小都是买耐穿的衣服,而不是名牌。大家只有很少的零花钱,并不是伸手要的,而是通过给家里做杂务挣的。如果借了几块钱坐车到市区去,剩下的零钱还得带回来。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关于钱的教育也是一样,并不是天天挂在嘴边说的,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都是好时机。
2.和孩子谈钱要趁早
有人问巴菲特,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财时,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巴菲特答:
“有时父母会等到孩子十几岁时才开始跟他们谈论理财——实际上父母本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理财。”
3.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曾火爆朋友圈,很多人都对处长赵德汉这个角色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受贿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面对满满一冰箱的钱,他却说:
“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在这背后有一根本原因是,在儿童时代没有得到家长的良好指引,即使在成人后当上了部委的处级干部,名利双收,但依旧未能收获正确的人生观。
其实教孩子认识钱的意义,远在钱本身之外,我们究竟该怎么跟孩子谈钱呢?
区分想要的和需要的
谈及财商就一定会讲到需要和想要的区别,这些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形成。
曾问起一个孩子什么是需要和想要,他是这么说的:
“需要就是不可缺少的,想要就是一种愿望。比如说我需要喝水,我想要买玩具。”
孩子如果拥有这种平衡能力,是很多家长想看到的。
试着在金钱上让孩子看到界限感和大人的底线,比如可以试着这样做:让孩子知道可以花的钱就这么多,买了这个后,就不能买别的。
父母划清自己的界限,孩子经历多次的索取未果后,就会思考,之前花的钱是不是花得值得呢?是自己需要的东西,还是只是自己一时兴起想要的东西。
怎么回答“我们家有钱吗?”
关于钱是如何赚到、花掉、投资的,很多父母在潜意识里都不想对孩子坦白。
这里有一个我认为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回答是这样的:“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3个信息:爸爸有钱,但这钱是爸爸的,不是你的;这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要是你也想要钱,也要通过自己的付出来获得。
在06年时,巴菲特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2,当时他做了一个决定,把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了基金会用作慈善事业,占个人财富的85%。
他认为亿万财富不能给人带来附加的能力和成长,而会消磨人的激情和理想。只有乐观、自信、勇敢、勤加思考的性格更有利于收获丰富的人生。
因此就像我前面说到的,巴菲特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并不是提供金钱上的满足,而是更注重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
与其纠结于自己家有多少钱,给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才是更重要的事。
过度炫富和哭穷都会养出心穷的孩子
有些家长可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故意在孩子面前哭穷,说“我们没有钱。”
孩子看中同学的新款文具盒,但家里已经有很多款文具盒了,家长不想给孩子买,于是说:“妈妈没有钱买。”
这样的“哭穷”会模糊了孩子的眼界,孩子会产生自卑,小时候不敢去交朋友,长大后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长此以往,会陷入死循环,那时就真的是“没有钱了。”
那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别人有的你没有很正常,你也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东西。”
喜欢“炫富”的家庭,容易培养出一个任性、嚣张跋扈的孩子;而经常“哭穷”的父母,容易把孩子打造成一个自卑、敏感的性格。
教会孩子勤奋、自立和尊严比教会他们赚钱的技巧更加重要。因为,钱所代表的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增减,其中的善恶美丑才是我们养育孩子过程中不可绕过的首要环节。
关于钱的教育从来都与贫富无关,聪明的父母,从不会向孩子炫富,更不会哭穷,给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人格和心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