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年级越高为什么却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初中,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进了高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简直是寥若晨星,大家“比赛”着———“看谁沉得住气”。
年纪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多,但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却越来越少,中学生,你为什么不举手?“优秀的同学独孤求败、中等的学生不愿出风头,成绩差的同学别人都不举手你举干吗,想让举手成为差生的标志呀”,好像每个层次的中学生都有不举手的理由。>>>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上课不举手?
调查反映
创造力随年龄增加而减弱
调查反映,学生的社交智力、感恩、好学等心理品质得分靠前,而相较其他品质而言,创造力、开放(求异)思维等最为欠缺,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
学校尝试
建构积极心理育阳光少年
虽然该校学生各项品质得分中等偏上,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两年学校针对调查做了很多积极心理品质建构的教学和活动尝试,希望把学生们培养成“阳光少年”,阶段性的结果显示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
样本调查
小学生创造力最低
最高的反而是社交
该课题是由该校心理学老师联合西南大学心理系专家进行设计,依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等构建的“价值行为分类体系”确定的认知力量、情感力量、人际力量、公民素质力量、节制力量、个体与世界联系的力量等6种维度,包括24种性格品质。比如认知力量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求异)思维等,人际力量包括善良、爱、社交智力等。
成华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宏智表示,传统的心理学都是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疗,但是却没有预防,没有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建议。而此次的课题,是针对健康的人群,去发掘学生的潜能,寻找让他们更加健康成长的方式。
调查对二到四年级共394名学生进行分析,其中男生194人,女生200人。跟踪时间长达三年,现在已经进入第二年。根据第一份报告,以满分5分计,该校学生各项品质得分为中等偏上,其中得分前5名的分别是社交智力、宽容、感恩、审美、好学,社交智力以4.14分居首。而位居后5位的分别是谦逊、幽默、开放(求异)思维、领导力和创造力。创造力得分最低,为3.08分。
原因解析
是啥“拉”住了孩子要举的手?
对于创造力处于最末,开放(求异)思维降低,该校语文老师李涛并不感到意外。她认为,好的引导方式最好是放手让孩子去做,让他自己感受有什么收获或教训。
为啥创造力处于得分最末位?
主要观点:现有教育模式主要是单向的,家长和老师说该怎么做,而没有让孩子自己发挥的空间
对于创造力处于最末,李涛认为,现在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单向的,家长和老师说了太多,而说的大都是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是对的,而没有让孩子自己发挥的空间。结果造成孩子习惯听老师的话,配合度很高,但是主动思维能力比较欠缺。
不同年级学生的性格品质的发展水平也不同,有意思的是,总的来说三年级的学生要优于二年级和四年级,而且四年级比二年级略低。而在开放(求异)思维方面更明显,随着年级的升高得分反而下降。
为啥开放(求异)思维降低?
主要观点:低年级学生反而比高年级学生更敢举手。周围环境和社会负面评价会削弱孩子这种思维
对于开放(求异)思维的降低,李涛举例说,在很多学校里,普遍有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发言更踊跃,越到高年级越不举手。因为学生慢慢认为,自己的答案并不重要,只需要听从老师的正确答案就行了。
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负面评价也会削弱孩子的这种思维。李涛解释说,一种行为如果奖励得越多,那么就会越强化和持久,而被弱化就会慢慢消失。“越到高年级,当众发言的压力越大。”李涛说,小孩子说错了也就错了,大家不会当一回事,但是越长大,就越要承担说错话的后果,比如丢脸。所以孩子的自我评价会慢慢降低。
学校应对
如何让孩子的手“举”得更高
其实,为了让孩子的手“举”得更高,该校老师进行了不少尝试。
课堂不迷信老师,学生现场辩论
主要做法:老师注意说话中立,不给予太多答案方面的导向和暗示,不轻易否定孩子们的观点
“小学是想法最多的时候,但因为年龄小,迷信权威最初容易从这时开始形成。”李涛说,这两年来,她特别重视让学生把答案发散,而她自己也很注意说话中立,不给予太多导向和暗示。在一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文里,船长在船将要撞沉之前,命令大副拿出枪来,如果谁与老人、孩子和女人抢救生艇,就射杀谁。李涛便让学生分成两派,如果有人抢座,该不该射杀。结果大多数孩子认为,不应该射杀。只有几个孩子赞成应该射杀。
李涛说,其实标准答案是抢座的人应该被射杀,但她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两边孩子充分辩论。结果少数派不少人“归顺”了多数派,只有两个孩子还在坚持。到最后李涛只是说出了赞成射杀的理由,但并没有否定孩子们的观点。“我还是觉得,本来就是为了救人,杀人不是违背了原意吗?不过老师说的也有道理,因为这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生存。”不赞成射杀的王梓恒说。
专家说法
标准答案扼杀“非分之想”
“创新、求异思维的确随着学生年龄在递减。”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表示,为什么一直要求改革应试教育,就因为在应试的体制下,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学生只能跟随老师的思维,局限在一种模式框架下,一旦有一点“非分之想”,残酷的现实就是考试一定会吃亏,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跟随权威的习惯。
对于成华实小的积极尝试,纪大海表示肯定,“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这条路还很长。”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