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育儿更需要“精神富养”
时间:2012-05-05 14:40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您至今仍在纠结孩子“穷养好?”还是“富养好?”的问题,那你就Out了!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育儿思想,“精神富养”比神马都重要!

亲爱的家长们,如果您至今仍在纠结孩子“穷养好?”还是“富养好?”的问题,那你就Out了!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育儿思想,“精神富养”比神马都重要!

现象:穷养富养?!家长争议声乐不思疲

日前,国内某知名电视台开播了一档让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角色互换七天的节目,节目一推出,在网络上反响热烈,叫好声与质疑声接踵而来。其最新收视率目前已排在全国同时段同类节目第七名。

在这档节目中选择互换的城市孩子,衣食无忧,却问题多多,不爱读书,不求上进,爱攀比……而贫困中长大的孩子,吃苦耐劳,品学兼优,透露出比同龄孩子还要多的懂事和善良。强烈的反差,把孩子穷养富养的问题再次推到了言论的风口浪尖。

家长有些茫然

“可怜天下父母心”。过去中国的家长们总说:“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而今,中国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物资条件也越来越丰富了。但是优越的物资,似乎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羁绊,他们追求名牌,他们不珍惜金钱,他们不懂得节俭。于是,年轻的父母又开始反思,究竟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了:“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观点。

到底是让孩子“富”点好,还是“穷”点好?很多家长们挣扎的漩涡中停滞不前。

探析:徘徊穷富养边缘,出路在何方?

中国的育儿劣根性在作怪

中国文明久远,一个后果就是累积了不少“祖训”,中国人爱孩子,几乎大半生都为孩子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从长大成婚成家到生儿育女,几乎全被家长承包了,如此说来,最具中国特色的宠爱方式之一,就是承包式。承包代替孩子的事并不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一种社会制度,但中国人却自觉地遵守,也不是社会提倡的一种进步行为,但却成了中国人自觉的一种行为。

当然“穷养儿,富养女”也是其中之一,这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空穴来风!想来人们之所以这样想,不过是因为儿子穷养,是要培养儿子的担当精神,让儿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难,从小知道要努力、奋斗、拼搏,要知道自己有上养父母下养妻儿责任。女儿富养则无非是不想女儿自幼被物质的东西困扰,使女儿对物质财富能够拿的起、放得下,能够养成一种雍容的气度,在未来的生活中,特别是在择婿的时候不会被些许的物质财富诱惑,像小馋猫有条鱼就跟别人跑了……

穷富养观念,存在误区

烧钱时代,人们开始习惯于用金钱度量一切,很多家长认为的富养更多的是娇惯和纵容,他们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舒适优良的生活环境,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穿的是名牌衣服,吃的是鸡鸭鱼肉,坐的是豪华轿车,住的是高级别墅。如此培养出的孩子,不珍惜金钱,衣食无忧无虑,长大依赖父母。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妥。无限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这势必对他的未来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反之,穷养也并非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不是要把孩子养得邋里邋遢,没了自信和智慧。

对比国外,育儿方式大不同

美国:既尊重孩子的个性,又十分重视儿童的品德教育。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交朋友是父母对孩子的基本要求。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停留在枯燥的讲解上,更不是物质上的无条件给予,而是以身作则。比如不随地吐痰、爱护公共设施、尊重老人和对人彬彬有礼等等。

日本:往往用不近人情的严酷方法塑造孩子的意志和品质。比如饮食方面,以食不过量为信条,不让孩子吃饭吃足,因为孩子的胃过于疲劳就会使大脑功能减弱。认为多吃会使孩子蠢笨不思进取。

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列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遇,可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

正解:穷富养着眼点应在品格养成教育

量体裁衣,适可而止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性格的差异,他们成长的环境和遗传都各不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我们养育孩子还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千万不能迷信一种论调、依照别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

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都应该有个度。如果过度穷养,让孩子在贫穷、恶劣的环境成长,容易对他们缺少关爱,使他们形成缺乏安全感、自卑、孤僻的性格,也可能造成他们仇恨家庭和社会,形成攻击性较强的性格。而过度富养,父母什么都顺从她,容易导致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也可能导致她们形成“嫌贫爱富”的价值观。

富其眼界,穷其意志

我们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条件许可的当然要带孩子去度假、去旅游。要让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学会尊重大自然的风土人情,学会爱护一切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游山玩水”要玩出名堂,不要让他成为炫耀的资本。可以带孩子参加适宜的社交,知道“得体”与“高雅”是人类文明追求和向往的。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够入“流”,这“溜”是社会的主流,是文明的主流。

所谓“穷养”,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所限制,让孩子懂得珍惜和奋斗;要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另外,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心态,接受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

给家长的几句话

我们担忧“富养”的孩子会不会吃不起苦、物欲横流?我们反思自己是不是和孩子一起吃苦?不要只和孩子说“我们小时候怎么样“,今天你怎么样?孩子要早起上学,你早起了吗?孩子要熬夜做作业,你“读书”学习了吗?孩子要孝敬父母,你对父母孝敬吗?孩子不能顶撞家长、要讲道理,你在听老人的唠叨时有没有不能不耐烦和不屑的表情?

我们担忧“穷”的孩子会不会目光短浅、落伍不入流?我们反思自己有没有远离社会、不闻时事只顾小家、“不知今夕是何年”?我们有没有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贪图小利、不讲原则、伤害公共利益?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