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如果阅读有关英文启蒙的书籍,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启蒙达人、专家所给的答案也不尽相同。
比如廖彩杏就主张不给孩子进行翻译,认为孩子完全能凭图画猜出意思。依赖中文翻译会让孩子缺乏自我猜测、推理的阅读习惯。
吴敏兰也认为,简单的原版童书,完全不用翻译;对于难度较大、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的原版童书,也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否则孩子就会把听英文的耳朵关闭,更倾向于去听中文。
而汪培珽和安妮鲜花都认为,刚开始的时候应该以孩子能理解为原则,所以可以用中文进行翻译。特别是汪培珽认为,对于较大才开始启蒙的孩子来说(中文已经讲的很流利了),如果孩子比较排斥英文,可以在第一次读一本原版童书时,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等到孩子对这个故事熟悉了,就可以不用翻译,每次直接念英文。
“神仙打架”,咱们怎么做呢?其实就我自己的体会,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视孩子的启蒙年龄来定。
有的家庭,自孩子出生时,就开始进行双语启蒙,刚开始选择的英文绘本也都是小baby读的那种只有单词或者词组的极低幼绘本,那就完全可以不用翻译成中文。
而如果你的孩子是三岁以后才开始进行英文启蒙的,他也能接受从最低幼的英文读物读起(每页只有简单的单词或者词组),那么我们也用不着翻译;但如果他觉得这样的低幼原版读物太简单、无趣了,当我们选择难度适当的、带有故事情节的原版童书时,还是应该本着孩子能理解、能听懂的原则,适当进行中文翻译。
在这一点上,我更倾向于认同吴敏兰的观点,不用逐字逐句的翻译,能通过看图猜测出意思的、能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意思的、能通过孩子已经掌握的单词描述出意思的,就不需要翻译了。
我们可以在刚开始阅读一本书时,先找一部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确保不影响孩子的整体理解,等孩子明白了故事大意之后,再直接读英文。
一方面,孩子能读懂,才算是“有效”的输入;另一方面,尽量减少翻译,更能让孩子养成英文思维,将图像、声音直接与英文相联系,更接近母语习得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