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父母家教子女最常见的几个误区
时间:2014-08-04 14:1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父母家教子女最常见的几个误区,因为习惯了生动的色彩和具体图片的故事展示,对文字书籍,阅读和理解起来就显得有些吃力,而且兴趣点也比较低。因为文字相对于漫画,确实有些不生动和“无趣”。
相信对于不少的中国家长来说,在家教孩子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时候在孩子买玩具的时候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以及漫画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否有帮助。爱贝小编建议: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常见的误区。
 
对于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都是滔滔不绝,有很多方法和经验,但毕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难免很多情况下,会走进一个家教误区,下面就和爱贝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父母容易出现的家教误区,希望对广大家长有帮助!
 
父母家教子女最常见的几个误区
 
玩具误区
 
孩子小的时候,稚嫩的脸庞朝着你微笑,真是内心万般疼爱。先生非常疼爱儿子,常常下班后就带儿子去逛超市,去玩具店。只要遇到儿子喜欢的和最新款式的玩具,都会不假思索地买下。无疑,众多的玩具换来的是儿子开心的笑声。儿子常常身陷玩具堆里,乐此不疲,玩玩这个摸摸那个。但时间不长就会弃之一边。于是,家人会再去买新款式。
 
儿子上了小学,老师反映他的精力总是不能集中,甚至连10分钟都不能持续。我们反思这其中的原因,并查询有关资料。原来,玩具过多是罪魁祸首。儿子面临众多的玩具,注意力常常被过多地分散,任何一个玩具都不能持久地玩耍。这样,便造成了儿子的精力被过度分散。精力不集中的危害性在入学后显露无遗,很大地影响了他在学习方面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在提高成绩方面颇为吃力。
 
漫画书误区
 
儿子小时候,为了鼓励孩子对看书产生兴趣,我们便给他买了大量的漫画书。是的,儿子看起漫画书来津津有味,似乎很喜欢“读”书。
 
事实证明,这一点也造成了儿子在入学后的阅读障碍。因为习惯了生动的色彩和具体图片的故事展示,对文字书籍,阅读和理解起来就显得有些吃力,而且兴趣点也比较低。因为文字相对于漫画,确实有些不生动和“无趣”,更需要动脑思考和集中精力。漫画书似乎增强了儿子的想象空间,但对文字的感悟书写和思考方面促进不大。
 
小书桌误区
 
刚上小学,便给儿子买了小书桌。小巧的书桌可爱的颜色让儿子很是喜欢。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儿子总是不能时间持久地写作业,反而却找理由不断离开书桌。后来得知,男孩从生理上来讲,喜欢宽松和敞亮的空间,而狭小的空间则让儿子有着难受的束缚感,下意识地产生了“不安”和“焦躁”的情绪,于是才会频频离开小书桌。后来,给他更换了大人书桌,不良状况才得以改善。
 
语言误区
 
为了鼓励儿子,让他产生自信心,我们常常如此夸赞:“儿子,你真棒!”“儿子,你真聪明!”“你真优秀!”看似儿子听了很高兴,其实他心里则有着莫名的感觉。自己哪里棒?怎么聪明了?如何优秀了?这些夸赞都很笼统、不具体。经过教育学习,我们知道了,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进行夸赞,比如:“儿子,这道题这么快做出来了,很厉害!”“你的书桌整理得很整齐,这个习惯很好。”“你今天学习没让我们督促,很主动,真棒!”
 
有时看到儿子做作业到很晚,家人都很心疼,会不经意地说:“孩子学习真是辛苦啊!”这样便给孩子种下了“学习是个苦差事”的心理,会潜意识地认为学习很枯燥、很累。其实,我们应该这样说:“你今天又学了这么多知识,一定很有成就感吧?学习是件多么有趣和快乐的事情啊。”这样便给孩子传递了“学习是快乐有趣的”这样的信号。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们的成长和家长的方方面面的教育确实息息相关。有句话说,孩子有错,先找家长的原因,这真的很有道理。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进行教育“补课”,来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走出那些“误区”的迷雾。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