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妈妈百事通 > 办证通 >
2017年生二胎的条件和福利
时间:2017-01-06 15:33来源:爱贝亲子网 作者:Bonny 点击:
越来越多双独家庭开始计划要一个合法的“二胎”,在此之前家长们要了解好国家政策和二胎福利待遇。以便不必要的麻烦让二胎错过了最合适的时机。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生二孩可以延长产假假期,三胎超生仍要罚款,社会抚养费规定没变。

)(#¥%

 

请勿采集

二孩政策不等于二胎政策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会公报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允许“二孩”而不是“二胎”,例如已经生育双胞胎的夫妻就不能再次生育。

*&^%

  Copyright www.i-bei.com

全面放开“二孩”不会造成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这是因为社会转型对生育起较大制约影响,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生育率下降是个必然趋势。他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生育观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的成本有了极大的提升,导致人们生育意愿大大降低。

请勿采集

 

*&^%

由于养育子女的成本大幅提升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人们生育意愿已大大降低,今后要制定扶持鼓励二孩的政策措施,立即废止社会抚养费征收。要加强对高龄育龄妇女相关生育知识的宣传和抓好高龄产妇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妇幼医疗人员和设备投入,提高对城乡幼儿园的投入力度。

请勿采集

  *&^%

2017年生二胎的条件:

)(#¥%

1、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Copyright www.i-bei.com

2、经青岛市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3、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4、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5、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6、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7、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8、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9、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且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1、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与女方父母共同生活并履行赡养义务的(女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2、兄弟两人以上,只有一个有生育条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均已丧失生育条件并未收养子女的;    
3、在与内陆不连结的海岛定居的。    
4、只生育一个女孩,母女均为农村居民且母亲居住在农村连续五年以上,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5、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区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6、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女方为再育的须年满三十周岁。
 
生二胎需要哪些手续
生二胎前具体要提交的材料包括以下几方面:
 
1、独生子女父母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双方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
 
2、申请人的户口簿;
 
3、《结婚证》;
 
4、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双方单位或村居委会出具)等原件,并留存复印件一份;
 
5、其父母原生育两个子女的,需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其他子女死亡的有效证明;
 
6、其他子女达到法定婚龄后死亡的,村居委会应出具其未生育或收养子女的证明。
 
特殊情况:单独夫妇原办理过《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符合条件申请再生育的,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从批准再生育次月起停止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已享受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不予收回。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之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按照中央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部署,已经在全国实行了一孩生育登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准确掌握生育信息,重点加强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妇幼健康的咨询指导,落实免费的卫生计生服务项目。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各省(区、市)制订。符合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简化程序,做好服务,方便群众。
 
二胎准生证怎么办
 
1、向男方或女方户籍地的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提交再生育申请表,并提供规定的材料。
 
2、提交齐全资料后,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要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受理意见,并将受理意见及全部申请材料报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3、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发给再生育告知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全面二孩政策中,国家卫计委已明确:“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生育审批是指前置的行政许可,即当事人提出申请,经过层层审批、公示,最后计生部门审批通过后发放准生证;而生育登记则是服务项目,生育家庭只需提供结婚证明和生育申请备案即可,即事即办灵活快捷。全面二胎只需要登记,也就是说所有的手续要比单独二孩时简单。
 
办理二胎准生证注意事项
先办证,再怀孕
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妻,必须在领取《再生一胎生育证》方可怀孕,不要到怀上二胎才去办证,这样做不符合国家规定属于计划外怀孕,要接受罚款。
!@#¥
仔细阅读当地计划生育条例
首先仔细阅读当地计划生育条例,如达到政策规定的条件后及时办理生育指标。如:双独生子女间隔4年可以申请二胎指标,那么夫妻就到孩子4岁的时候去申请。另外最好把全家的户口挪到一个户口薄上,对后续开各种证明有好处。
 
生完二胎后,尽快落户
生完二胎后,要尽快把宝宝的出生证、本人结婚证、户口和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医院证明(要求带环或者结扎)送计划生育部门(女方县级计划生育部门),一般在便民服务窗口,盖章后到公安部门落户口。
 
母亲二胎产假128天
取消晚婚晚育假,将原来的独生子女母亲产假调整为奖励假30天。这意味着,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生育的,都可以享受增加30天产假的优待。
 
对于妈妈来说,情况不同。此前,女性产假一般为98天基本产假+35天独生子女假+15天晚育假=148天。调整后,则是98天基本产假+30天计生奖励(即二孩以内)假=128天,相比少了20天。但对于此前并不享受独生子女假(比如“超生”)和晚育假(比如“早育”)的妈妈来说,则是新增30天产假。30天的计生奖励假对于一孩、二孩都是适用的,对生产二孩的妈妈来说,二孩产假也增加了30天!128天的产假可以休双份哦!
 
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
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与以往有何不同?当爸爸的男同胞们能多获得5天带薪休假时间。在家里陪着新生儿和你心爱的妻子。
 
 
二胎产假相关知识
1:父母未曾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年老时是否能领取奖励金?(可以)
 
2:如果第一胎是双胞胎,还能否再生育?(不能)
 
3:生育一个孩子后又收养了孩子,能不能再生育?(能)
 
4:特殊情况下对生育三孩是怎么规定的?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同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举例来说,丈夫的户籍地在a省,妻子在b省。符合哪些条件的夫妻可以生三孩,a省和b省的规则不同。依据该夫妻的条件,在a省不允许生三孩,在b省却可以,那么遵循“有利于当事人原则”,有利于该夫妻的是b省的政策,该夫妻就可以按照b省的规定,合法生三孩。
 
生二胎还能享受哪些福利?
 
1、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2、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
 
3、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4、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
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二胎无法享受哪些假
 
1、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相关奖励优待政策
 
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对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同时明确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法律修改前按照规定应当享受奖励扶助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独生子女父母和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父母可继续享受奖励扶助。
 
2、不能享受晚婚晚育假,其配偶也不能享受晚育护理假
 
计划生育法草案还修改了与全面两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保障措施,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进行奖励的规定。
 

本文由爱贝亲子网原创,禁止转载

分享到:
下一篇:没有了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