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五个错,每个家长有了孩子以后,就盼望孩子长大。长大后让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孩子上学以后(哪怕是上了幼儿园),不少家长就觉得如释重负。
相信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一个好的教育。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细节和误区。家长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很容易就会犯一些错误。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的五个错误吧。
一、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
每个家长有了孩子以后,就盼望孩子长大。长大后让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孩子上学以后(哪怕是上了幼儿园),不少家长就觉得如释重负,认为上学以后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孩子教育不好,是老师的责任,与家长无关。
教育孩子究竟是家长的事情还是学校的事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孔子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从这可以知道,培养孩子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家长的事情。或者说,孩子究竟能不能教育好,关键不是老师,而是家长。家长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所以父母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到学校和老师的身上。
二、对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家长都关注孩子的生理发展,但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是否身体发育健全,这些并不是生理发展的全部。我在参加少男少女课堂的辅导时发现,孩子在青春期有很多困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不同年龄段的发展任务不同,处于6~12岁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对于自己作为一个生物体形成正确的看法,如男女的不同,性别的特征差异等。在认知方面。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认知发展很重视,但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培养;在道德方面,也只关注孩子是否听话,认为只要在学校遵守纪律就行,忽略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培育。
三、任孩子自由发展
认为我生意忙或者田里农活忙,我工作完了也想娱乐一下摸摸长牌什么的。这小孩也不用怎么管的,任其自然,自由发展,做完作业也就可以了。
这与其说是让小孩自由发展,不如说是一种放纵,疏于管理的借口。到了12岁以上的年龄段,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父母要开始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包括他们以后进入初中。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感觉没有多少人可以理解他们。他们的情感脆弱,容易冲动,做事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随时留意他们有没有偏离学习的方向。家长忙**,有的最后还会发出“我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的感叹,特别是独子独女,赚了钱,丢了健康的孩子。忙只是一个借口,再忙不能忽视教育。
四、溺爱过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都是对子女的溺爱过头造成的。
现在的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个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成了父母的重心成了家庭的重心,成了家里的太阳。被溺爱的孩子很难遵守规矩和自我约束,他们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他们太多的优越感,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看到他人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和沮丧的情绪。如果这些孩子不开发自己的潜能去迎接挑战,就很难发掘出人生的深层意义和享受美好的人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整个家庭的至高希望所在和最大的快乐源泉。关爱孩子是一种神圣的情感,全世界的家长们都在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心血。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太少或是认识有偏颇,结果总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五、和老师缺乏沟通
认为老师这么忙,既然没叫我去学校,我也不好意思去打扰老师。小孩交给老师我也放心。去了学校也不知道和老师谈些什么。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要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家长和老师们携起手来,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才能做到真正有效果。家长们多和老师们取得联系,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前进的动力。现在,有个别的学生家长老师两头瞒,自己落得一个逍遥自在。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