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棒棍下真的出天才吗?有些孩子不能打
时间:2014-05-20 17:0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中国传统的教育“棒下出孝子”,就是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影响了很多家长。很多爸妈认为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对的时候,就应该大孩子,这样孩子才可以亲身体会到教育。但是过度打骂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影响。
中国传统的教育“棒下出孝子”,就是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影响了很多家长。很多爸妈认为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对的时候,就应该大孩子,这样孩子才可以亲身体会到教育。但是过度打骂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一下吧!
 
打孩子正确与否
 
打孩子行为侧面反映父母修养高低
 
教育孩子并没有公认的一定之规,这要看家庭传承的文化与习惯,当下的社会风气,父母自身的修养,孩子的个性与家庭亲密度等等。从统计学来看,在父母文化不高、经济状况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说理,手就自动来帮忙。父母文化高、经济状况好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少一些,被管束和教育的程度却要高得多。他们父母的智商一般都比较高,能想出很多有效的办法来制服淘气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打其实提示一种关系的亲密性,中国历来有“打是爱”之说。
 
亲情融洽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反而随意一些,有时也会有敲敲打打或批评得过火,孩子不会计较,也明白父母的用心。亲情不融洽的家庭,敲打孩子或批评过火可能引发逆反,得不偿失。严重时,甚至产生家庭内的敌意,父母与子女形同陌路。能不能打孩子,要看你和孩子关系铁不铁,常识中“亲妈打得,后娘打不得”就是这个道理。
 
打孩子从小挫伤孩子自尊
 
在临床咨询中,的确有不少的成人把一生的不快、不幸福归结于父母的粗暴态度,使他从小就没有尊严与自信心,这样的事要两说。许多人成年后不愿意接受现实,以为如果小时候父母不如何如何,自己现在就会怎样。其实,这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持这种想法的人,甘愿扮演一个社会的弱者,沉浸在对过去事物的抱怨中,以“我无能为力”来放弃他该有的努力。
 
棒下真的出天才吗?有些孩子不能打
 
打骂教育的危害
 
家庭暴力摧残宝宝未来
 
另一种情况就是家庭暴力,父母有性格的问题,或酗酒,或婚姻危机,或社会失意,拿孩子当出气筒。这种打一般比较凶,有皮肤的损伤,严重时可能还会有躯体器官的损伤。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身心都会遗留很大的创伤,使孩子的灵魂扭曲,成年后两极分化,要不怯弱胆小,要不就胡作非为。西方社会非常重视父母对孩子的虐待行为,其中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体罚、忽视),精神虐待(骂、指责、冷漠)。专门有个儿童权益保障委员会来督促父母行使好监护权,如有证实的虐待行为,可能会取消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资格。
 
对孩子冷漠不亚于“打骂教育”的危害
 
绝对地不打骂孩子是不是就对呢?其实不然,对孩子冷漠与忽视比打骂还要伤人。在我们的临床中,有两种疾病与童年遭受父母冷落忽视,甚至遗弃有关。一是边缘性人格,这样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有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缺乏自我边界,内心非常苦痛。另一类是创伤后适应障碍(PTSD),童年长期处在被忽视与否定的环境中,人格退缩,依赖,常有分离样情感色彩与躯体障碍。所以,能不能打孩子,该不该打孩子,不能很简单地用YES或NO来回答,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观察系统。那就是要看打这个行为对解决某个问题是否有效,有效则“响鼓不用重锤”,孩子后来会感激你。没效势必“矫枉过正”,打会打出更大的麻烦。
 
有些孩子是不能挨打的:
 
1、孩子已经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委屈,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有限,雪上加霜的事千万别干。
 
2、青春期前后的女孩子不能打,女孩需要更强的自尊心,她们长成后遇到的社会压力会比男孩子大。女孩被打容易形成一种受虐倾向,以为打是一种被爱和被关怀,结果会无意识地鼓励丈夫的暴力。
 
不能挨打的孩子
 
3、打后还要让孩子自我检讨的事不要做,孩子被打以后相当一段时间一般都很窝火,可以让孩子表达他的不满,让他有个心理的缓冲。这个时候强迫他认错,等于逼迫他撒谎做假,加重他的心理创伤。
 
4、过于内向的孩子,这种孩子天性敏感,处理应激能力有限,什么事都掖在心里,外表看不出来,打会加重孩子的压抑。
 
5、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好,越打越疏远,越打越逆反,这种无效行为宁可不做。
 
6、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打,如爱好、社交、友情,尊重孩子的权利,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