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亲子关系和启蒙教育,家庭读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次的主题是《好关系和好教育》。本次读书分享将会针对这两章的内容分成以下3个部分:1、夫妻关系  2、隔代教育  3、启蒙教育。

1
夫妻关系

很多伙伴们家里可能都出现和孩子爸爸教育孩子观念方法不一致的情况,遇到教育的冲突尤其是发生争执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有观点分歧很正常,一定不要影响融洽的夫妻感情,“夫妻和睦是家庭最美的底色”。冲突本身不是坏事反而是契机,但如果逃避不解决,日后总会爆发。所以如果达成共识比较重要。

如何达成共识?不要固执、一味证明自己是对的, 比如有些爸爸妈妈激动起来,当着孩子吵架,这个毫无疑问是非常伤害孩子的做法。自我反思和放下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两点,否则不仅是伴侣之间,和其他人产生观念分歧也可能不能很好的解决。尹老师提到有两种方法进行鉴定自己做没做好:从专业书中找答案和观察孩子的反应。

从专业书中我们能知道,有些争议很大或难以解决的育儿实际问题,真正的权威给出怎样的说法,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可靠的的学习过程。虽然成年人心智相对成熟,也有些宝妈有一套自己的育儿经,非常有经验,但是向经典寻找答案,总归是有利无害的。

观察孩子的反应这里有个很有趣的说法,那就是“孩子天然地会向他感觉安全和温暖的人靠拢,孩子认同谁的观点,就喜欢和谁亲近”,所以尹老师甚至说孩子的倾向是父母行为的校正器。说到这里,插个题外话,我们都知道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提问:“爸爸妈妈你更喜欢/爱谁?”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对爱的理解是表面性的。所以这个问题会让孩子左右为难,甚至学会撒谎,千万不要问孩子这个问题。

妈妈平常表现强势,很多家庭都可能存在这样问题,平时对老公态度就不够好,心情烦躁起来就对老公很凶。有一位妈妈来信中就是这种情况,而且她一岁八个月的孩子变得十分敏感,被别的小朋友碰了就要不满或哭泣,如果小朋友打了他,还会哭的不依不饶甚至打自己。想必看到这里,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感到很心疼,也意识到孩子的这个表现肯定和妈妈的强势有密切的关系。

世上没有孤立的关系或孤立存在的性格,也就是说,妻子如果在老公面前很强势,那么在孩子面前也是强势的,其他特质也是同理。才一岁多的孩子,生气了打自己,已经能说明自己情绪受阻、有挫折感了,这时候妈妈的第一反应不该是这个小孩子怎么这样,而应该是我是不是在和孩子相处中做错了什么,才让孩子这样。

像例子中那种孩子打自己,妈妈当然会捂着他的头不让他自伤,也会抱着他安慰他,倾听他的哭泣,但劝阻孩子的自我伤害只是皮毛,理解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才更重要。尹老师认为真正获得爱和自由的孩子不可能打别人,更不可能打自己,所以回到妈妈的行为来看,妈妈要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和对他自由意志的尊重。

当然,最根本的就是妈妈要改变自己,因为自己是所有关系的轴心,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儿,不只是老公和孩子。比如:多管理自己的情绪,少管制他人;把柔情展现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和人相处充满宽容、理解和爱;多享受当下的幸福,不要吹毛求疵……不断改进,才能避免犯更多的错误。

夫妻和睦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两个人日子完全过不下去,经常冲突不断,早已名存实亡,两个人不得不离婚呢?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又该怎样做?

不得不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人愿意事情走到有了孩子,两个人还不得不分开的地步,但凑合过就真的好吗?孩子虽然很小,但也不是完全不明事理,他能看到和感受到爸爸妈妈不和睦,本身就会给孩子造成痛苦,这样的婚姻对孩子本身已经是很深的伤害了,如果还在维持表面的完整,更是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另外,孩子也会知道爸爸妈妈不离婚是自己拖累的,这样心里一定有负罪感。

核心观点:1、我们曾经彼此相爱、结婚,然后有了你,我们都非常爱你,这一点永远不会变。2、我们是因为不分开不快乐所以分开,然后各自寻找更喜欢的新朋友。3、虽然分开不能经常见到了,但我们永远是你的爸爸妈妈,也会永远爱你。这是我们的事儿,和你没有关系。4、我们以后还会互相关心。

这样大方、坦诚而自然的表达,说清楚说明白,听后会让孩子非常清晰。当然,对于感情不和的家庭来说,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还太小,完全不能理解这些话,有的是很复杂的情况,很难一下子抉择。但不管是双亲还是单亲家庭,最核心的还是给孩子尊重、自由、支持和爱,让他身心健康的成长。

2

隔代教育

有了孩子还要上班,夫妻俩忙不过来,婆婆公公或亲爸亲妈来帮忙照顾孩子,协助新手爸妈,这原本是件好事儿,但是无论婆媳相处还是隔代教育,都是太复杂的问题了:婆婆带孩子方法不好,生活习惯差异太大无法共处;老人们包办孩子的所有生活,甚至和你抢孩子;新手爸妈太忙,孩子和老人更亲……这些状态着实会让人困扰。

先来说婆婆不会教育孩子且两代人无法共处的问题,这是让很多人左右为难的现实问题,尹老师的观点我十分认同,那就是,如果双方都喜欢对方介入自己的生活,彼此协助这是最理想的;如果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各过各的日子是最好的。毕竟,你要是改变另一个人这实在太难。事实上,一对夫妻已经成家有孩子,那么就有了新生家庭,这时候亲爸亲妈都无权打扰小夫妻的生活了。

我想起了武志红老师的一篇文章讲到中国家庭有5条浆糊逻辑:1、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2、所有的关系是我的事。3、我和你之间是透明的。你们=你;我们=我。5、所有事都黏连成一个整体,没有当下。

所以你看,保持界限清晰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总之,孝是应该尽的,但界限也是要有的,如果和婆婆发生冲突,说服她或者产生言语冲突其实都不好,内心强大的同时也要有智慧、技巧和主见,夫妻俩一起商量着处理好事情。

老人很孤单,退休之后更是,所以有一些老人晚年会忍不住包办孩子的生活,甚至跟妈妈抢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但是,孩子不是“玩具”,这样“霸占”孩子对老人,对夫妻俩,对孩子都是有害的。对于孩子来讲,和爸爸妈妈亲近是不可被替代的,认清了这一点,那么就必须减少老人对自己生活的干扰。

当然最好的就是分开生活,如果不搬出来的话,对孩子的伤害往往不是一时的,不良的影响非常深远。如果搬出去老人们觉得空虚寂寞,生活枯燥乏味,也可以帮助老人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孝敬和关怀老人是必须要做的事,孩子虽然小,但是也会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再来说隔代教育的最后一个小话题,孩子和老人更亲,妈妈看到孩子和自己不是最亲的,甚至难过的时候去找爷爷或者奶奶,心里肯定是非常难受的,就会想着多陪孩子,想方设法让孩子和自己更亲近。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妈妈会态度强硬、逼着孩子和自己很亲密,这样做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的。不妨多想想,造成这个局面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怎么才能给孩子更多的爱和自由,怎么才能让亲子关系顺其自然的越来越好……

在此把尹建莉老师的回复中我认为非常经典的一段话分享出来:“母子关系是一个孩子来到世界上建立的第一种关系,也是一个母亲最能从中获得至真至纯、无私母爱的深刻关系。虽然幼儿对关系中的爱与不爱有着最灵敏、最直接的感知力,但他对关系的这种把握却无能为力——虽然他心底深处渴望着母爱,但不能有意识地去调动自己对母亲亲近。唯有他感受到无条件的母爱,在与母亲的关系中足够温暖和放松,并且相处时间足够长,才会自动地把对母亲的依恋释放出来。”

3

启蒙教育

我们都知道从出生到进入青春期,是人的启蒙教育阶段,启蒙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启蒙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智力启蒙,情感启蒙。智力启蒙的第一要诀是语言输入。落实到具体操作,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孩子出生第一个月,就要凡事跟他说说,穿衣、睡觉、晒太阳等,都可以成为说话内容。但,不要把和孩子说话变得过分刻意,以免变成唠叨和噪音。情感启蒙的第一要诀是多和孩子接触,亲亲抱抱,积极关注。

关于幼儿经典背诵,很多爸爸妈妈都这方面的困惑,结合书中的内容,我有如下总结:

1、背诵越早越好,但任何时候都不晚,孩子几个月就可以开始,比如在和孩子玩耍或哄孩子睡觉时,顺口背给他听。不要在意是否理解,主要是一种潜移默化。

2、能背多少背多少,重在坚持,重在养成习惯和爱好。孩子最喜欢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背诵,需要家长慢慢观察,慢慢培养,以双方都感觉适宜为好。千万不能变成强硬的任务,要孩子多久多久背会一首诗,就算孩子忘记内容也没关系,多反复几遍就好。

3、诗的内容可以适当解释,如果孩子太小或对内容不感兴趣也可以完全不解释,家长最好以“共同的学习者”身份和孩子一起诵读。

家长在给孩子做启蒙教育的时候,很容易犯一个错误,比如,既然你对什么什么玩具感兴趣,那我就答应你学会什么什么给你买,把它奖励给你。可能很多爸爸妈妈认为,这不是一举两得么,既能让它多学习,又能满足他对玩具的需求,让他知道没有那么轻易获得,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行,学会珍惜,为什么这样做不对呢?

因为当学习变成了条件和任务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生命中的享受了,用物质奖励刺激,反而可能让孩子心里不舒服,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包括长大了,对孩子说你考多少分我就奖励你什么什么,这场景很熟悉吧?但都是不可取的。

有需要购买书籍的推荐大家可以去爱贝淘淘商城,经典热门书单都很齐全,基本都支持点读,很是方便https://www.i-bei.com.cn/product/category/path/87_99.shtml
1556413jyqmutdcpvdd5jq.jpg

pemjd5  评论于  2021-6-24 15:46:22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