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类还需要繁衍,文化还需要传承教育问题就不曾停止。古代王侯将相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究其原因都与家庭教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妨从古人身上吸取经验。纵观光绪帝的一生判断你的孩子能否坐稳你的江山。
横看竖看,历代帝王教育的成功案例还是蛮多的——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强调尊师重教,而且鼓励师保对太子的过错极言切谏;康熙共有儿女子孙百人有余,几无纨绔子弟;明太祖朱元璋主张治国先治家,所以重言传,聘严师,亲力行。他们的江山,就是靠成功的教育坐下来的!
而光绪,却是历代帝王教育中为数不多的失败品。也许,同样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可以从一部辛酸的帝王教育史学习过多的育人理念。
成长背景:子弱母强
光绪自小身体极差,天性脆弱敏感,做事拖泥带水。他常年生活在威严的紫禁城,言听计从于比男人还要强势的“母亲”慈禧太后。
家庭教育:住在规矩的笼子里
1、严格的学习规矩。
慈禧因为同治的早早过世,急需一位优秀的继承人来一统江山。虽然对光绪的先天禀赋诸多不满,但不得不痛下决心,制定严格甚至是苛刻的家庭培养计划。 她亲自指导十岁的光绪批奏折,在批阅的措辞上更是细心指点,耐心备至。不管事务再忙,晚上都会批阅孩子的作业。
2、苛刻的生活习惯。
天子拥有最大的权力,同时又要遵守最多的规矩。光绪每天早晨四点必须起床;上朝不能扭动身子;走路不能蹦蹦跳跳;饭菜必须吃得干干净净;磕头的次数与深度要刚好正确;还有不胜枚举的礼节:给先帝磕头,给列祖牌位跪拜,给太后太妃请安……不管生活习惯多么苛刻,作为一个天子都必须接受。
学校教育:开明教育出高徒
光绪尴尬的身份和慈禧的期许,让他急于寻找存在感和成就感,所以他在学习上的表现让慈禧非常满意。他先学射箭,接着学蒙古语、满语和汉语,四书五经的内容,全部倒背如流。不论走到哪里,手里都会拿着一本书,连走路都念念有词。
同时,慈禧聘请了科举状元翁同龢作为家庭教师。事实证明,慈禧的眼光独到,翁同龢不是等闲之辈,他对培养光绪济世苍生的情怀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同龢是一位智慧的教育家,他循循善诱启蒙孩子,拿流民图给皇帝看,教诲光绪要做一个好皇帝。他给孩子数立标杆,列出历代圣贤帝王,引导孩子效仿。他最大化的运用了赏识教育,一旦光绪表现好的时候,就发自肺腑地表扬。
应该说,光绪成了不折不扣的学霸:学业成绩良好;写得一手漂亮的正楷;文章也做得非常典雅;许多典籍倒背如流;读过三遍《资治通鉴》,深谙历朝治道;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悲悯情怀;有“拯救水火,澄清天下”的雄心壮志。
社会教育:学霸在现实中搁浅
但,社会才是检验学校教育的最好利器,优秀学霸往往在残酷现实里搁浅。光绪正是如此:他胸有韬略,却常常受人操纵;才气满怀,却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坐着帝王之位,却像秘书一样忙于琐事。
战争是国家成败的试金石,更是皇帝的大考。历史终于给了光绪机会,光绪押宝中日甲午一战,却大败而归。光绪成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现实面前几乎溃不成军。
我们来看看学霸光绪,如何在现实面前败下阵的:
1、见识浅陋。光绪除了四书五经圣贤心法,不懂国际事务,不懂与外界交流。生活刻板,只会迷信皇权与神权。
2、生活低能。不知道大米几文钱一斤,以为老百胜吃饭都是一桌子佳肴,生活常识基本不懂。不知人情世故,缺乏交际能力。
3、纸上谈兵。熟读《孙子兵法》、《圣武记》,却不懂近代军事。实战指挥缺乏经验,应变能力低下,处理国事异常单纯天真。
4、性格矛盾。在太后面前百依百顺,处事有方;在大臣面前缺乏耐心, 固执倔强。时而非常振作,精力十足;时而无精打采,意志消沉。
5、无责任感。战争关键时刻,他选择逃避。是战是和不予理会,却躲在后宫翻阅诗词。不负责任地选择屈辱割地,让战争草草收场。
好在光绪知耻而后勇,此次战败之后,他痛定思痛,除旧革新。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对侵略大清国最厉害的日本也极度关注。大力开展戊戌变法,甚至不惜让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恩师下岗。然而变法之路,却因力度过大、心态过急,而功亏一篑。大臣反对,百姓抱怨,慈禧不满。最后,光绪被囚禁牢中,幽禁至死,就这样告别历史舞台!
教育反思:人才不是制造出来的
慈禧教子心切,这种快餐式的教育不仅没让大清崛起,反而给光绪的一生抹上悲剧色彩。无论天子或庶民,教育都不能是依葫芦画瓢地制造。忆古思今,光绪教育的五大败相不得不说:
1、教育要静等花开。光绪一生大起大落,从加速培养的得意,到回归现实的失落,到甲午战争的完败,再到戊戌变法的终结。全都归于一个“急”字。教育就像养花一样,要一边养一边等。教育走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这句话,千年之后依然管用。
2、性格最要命。胆小懦弱,固执倔强,不懂变通,这是光绪性格的软肋。两次身心俱累的崛起,人生致命的两大惨败,莫怪命运无常,还是性格致命。
3、别让完美成为一种标准。以完美为培养目标,最容易让孩子体会挫败感。要求孩子具有超越常人的毅力,能应付别人应付不了的课程,读书过目不忘……完美标准培养下的孩子缺乏自信,更缺乏创新和独立。
4、收放自如,才是教育的胸怀。日常生活教条不能过于苛刻,可以让孩子知礼仪,但不能强制约束;可以引导孩子明是非,但不能强硬灌输。收与放,是教育的胸怀和耐性。
5、体验才是最好的教育。不可学赵括纸上谈兵,学知识,还要会用知识。有人说:要让孩子会游泳,先把他扔到水里。是的,体验才是最好的教育。
爱贝小编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