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都重视孩子的早教,家长们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初的天性,早教并不是单纯的上补习班,并不是越早开发孩子智力越好的,千万不能“揠苗助长”。
儿童早期(6岁以前)的发展是需要全面进行的。保障儿童健康的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所需要的很多条件都可以视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教育,例如家庭环境、养育方式、父母性格、生活态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方面的安排。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认为,早期教育就是给孩子报上各种学习班,安排孩子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英语、钢琴、绘画等。对于3岁前的婴幼儿早教,很多家长也认为是带孩子去上课,学点什么。
其实,学龄前,特别是3岁前,儿童大脑还处于发育关键期,最需要自然、宽松的环境以丰富感知和自由探索,建立起对世界的好奇与信任。过度的知识灌输、记忆背诵,往往抑制了孩子的感知、探索能力和兴趣,过早地奠定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丧失了主动性,是不利于后期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将小学阶段的课程提前拿到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学习,更是弊多利少。
在儿童早教方面,家长存在的另一个误区是,有的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去上了早教班就是完成了任务,甚至盲目跟风攀比,花了钱、花了时间也就心安理得,效果很少思考。
专家提醒,对儿童早教效果的好坏,父母如何做很重要。首先,父母应给与孩子最大的关爱,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不仅需要吃饱穿暖,还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关注。孩子还不懂得危险,父母应当创造环境,保障安全,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犯了错误,应当把孩子做的事与孩子本身区分开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应当完全接纳孩子的所有方面,顺应他的个性,不轻易把自己的孩子和他人作比较。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关键是以恰当的方式与之互动,让孩子以自己感到舒适、适宜的方式成长。
专家提醒,父母要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关注孩子发育的敏感期。出生后是视觉、听觉发育的敏感期,7—10个月是爬行的敏感期,10—12个月是站立、行走的敏感期,1岁以内是对母亲依恋情感的敏感期,1—3岁是模仿能力、自我意识的敏感期,2岁半是产生秩序感的敏感期。在孩子所处的每个发育敏感期中,都应该为孩子提供相应的适宜条件,促进该项能力的发展,也不要在孩子没有达到相应成熟度的时候强行提前训练。
父母还要懂得应该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机会。孩子自身具备有发育的潜能和动力,到了一定的时间,只要外部环境条件适宜,孩子的能力自然就会体现出来。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