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亲子关系 >
家长该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
时间:2014-05-04 17:4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家长该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孩子进入青春期,也许是为人父母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以往的教育方式这时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家长的声音。
相信所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青春期都是感到头疼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经历一些变化。对于孩子来说,青春期跟家长的相处之道是最大的烦恼。同样的问题也存在在家长身上,那么,青春期家长该怎样跟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进入青春期,也许是为人父母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以往的教育方式这时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家长的声音。
 
放下架子
 
与孩子平等交流
 
现在,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引起家长的关注。令人尴尬的是,虽然太多的父母明白了要给予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关怀,却苦于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交流。像王女士信中所描述的情景,相信在众多的家庭中不断地被重复着。不过,确实也有不少父母,做得非常好,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形。那么,他们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我们不妨对王女士与其子沟通不良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正面的有效经验。
 
家长该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
 
王女士说:“我这个妈妈当得真失败,母子俩连最起码的交流都成问题”,算得上“实话实说”。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以为主要在于:
 
家长要有青春期意识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变化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更不必说有预先干预的理念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这些家长由于没有青春期意识,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后知后觉,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现,只是一味强调孩子“不乖了”、“逆反了”等,情绪就会烦躁不安,进而直接影响对孩子无端干涉的频率、范围和方式,引起进入人生第二加速发展期孩子的强烈不满。
 
青春期是个体长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它虽是悄然而至,但却是逐渐进入的,且有明显的生理发育表征(第二性征)和心理变化的外部表现。父母如果有青春期意识,对家庭教育能够多投入些时间、精力和感情,是会及时捕捉到种种变化,欣然迎接孩子的青春期的,并坦然面对孩子对父母依恋的减弱,修整“以往的教育方式”。相信这样的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就会自然、顺畅得多。
 
实现好两个过渡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美妙、奇异、灿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体验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体验着自己的长大,他们“变得有主意了”,就是因为他们自觉长大了,成人心态在他们内心正迅速膨胀。面对他们,父母必须逐渐实现从父母心态向成人心态的过渡。像王女士那样,仍然抱着孩子还小时对他的那种“父母心态”,与孩子沟通,总是居高临下的态势,期望孩子还能像“以前那样乖”;一开口总是“教育”的口气,那么,孩子是不会向你敞开心房的。
 
第二个必须实现的过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从权威的影响到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这点与第一点是密切联系的。对自觉已经长大的青少年,父母的权威在渐渐失落,当前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注重学习的家长,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的失落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像王女士般还一厢情愿地采用指令式、批评式的“教育”,道理都懂的初中生当然不会买账。他们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设身处地的。
 
交流不应只谈学习
 
上述两个过渡,固然是家长和进入青春期孩子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但王女士与其儿子到了“甚至两人一讲话,就闹别扭”的 “伤心”程度,则还有其它的原因在强化:
 
1、她的沟通技巧有待学习与提高。干巴巴的道理不必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讲话的语气不要咄咄逼人;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这类技巧会传递给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已经长大了,我们当然要尊重你。
 
2、她的自我已经完全下移到儿子身上。“放弃了国企工作,尽量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照顾孩子身上,不管刮风下雨都接送他上下学,带他去各种辅导班。”她的母爱表现让闻者凄然。这种“爱”,因为付出太多,对孩子的要求自然拔高,不满情绪往往比较持续和厉害;因为“全方位的照顾”,孩子的心理成熟会被这种“照顾”拖后腿,加剧他与父母的关系负性化;自我下移的父母会在孩子的眼里失去许多光彩。
 
3、过度重视学习。“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占70﹪,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的成才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抓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全面发展是极易产生负面的“蝴蝶效应”。这些,是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都应该避免的。
 
具体操作要注意细节
 
家庭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来培育孩子的。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考虑到他们普遍存在的青春期躁动、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在沟通中,家长特别要注意细节,防止下列行为出现:
 
1、缺乏民主空气,家长一言堂,与子女对话不是命令式,就是审问式。
2、对事情真相没弄清楚,就主观武断地妄下结论。
3、不让子女参与大人的事,却要干涉子女的一切。
4、强行拆看子女的信件、日记。
5、以奇怪的目光看待子女与异性接触。
6、总拿自己中学时的生活方式和子女对比,苛责子女。
7、言行不一,要求子女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
8、子女想自己解决且不愿让大人插手的问题,硬要包揽。
9、自己错了死不认账,子女错了咬住不放。
10、没耐心,言语粗野,一说二骂三打。
11、不体谅子女学习的艰苦,只以考分为重。
12、时常在子女面前翻旧账。
13、知识欠缺,不懂教育,不爱学习,老说外行话。
 
作过“合格父母”标准的调查,我在统计结果时发现:父辈把“善与子女做朋友,多沟通”列为标准之首;中小学生把“主动以朋友身份平等与子女交流”列为标准之第四条。可见,孩子也想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希望家长记住孩子们“主动以朋友身份平等与子女交流”这一要求,切实实现好两个过渡,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