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亲子关系 >
艺术表达 父母之爱
时间:2013-09-25 13:4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有些父母会认为,我们有爱就够了,不要在乎方式。小编并不这样认为,即使是爱也要讲究方式,就如同我们需要用环境营造爱的氛围—一支点燃的蜡烛,一支开放的玫瑰,都是表达爱的方式。

有些父母会认为,我们有爱就够了,不要在乎方式。小编并不这样认为,即使是爱也要讲究方式,就如同我们需要用环境营造爱的氛围—一支点燃的蜡烛,一支开放的玫瑰,都是表达爱的方式。爱可以弥补一切,但是,在爱的方法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与爱可能就擦肩而过了。

什么是艺术?就爱而言,我认为是用美的方式传递出爱,然后使其接近教育目标的形式。爱的艺术需要很多技能,对于我们,如果不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历史、文学、法律、艺术等学问,而说自己的爱很艺术,我对此持怀疑态度。
我小的时候很不喜欢叫人,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很多中国孩子都厌恶的事情。那时候很多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夏天在屋子外面吃饭、喝茶,这本来应是很好的回忆,但是但凡有邻居从门前经过,孩子们就要叫人。我很讨厌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感觉不太真诚。遇到有人从我家门口经过,父亲便会强迫我叫人。因为不喜欢,所以很多次我就是不叫,结果父亲很生气。等人家走过去了,他就会训斥我,可是他越是说我,下次我就越不叫,结果很多个美丽的夏天就这样被训斥的记忆占据着。那年我去荷兰学习,在卢森堡那个非常小的国家旅行。在麦当劳吃饭的时候,旁边有个女孩子瞪着大眼睛看着我们。那个年代对于那个小国家的人来讲,看到一个外国人可能是很稀奇的事情。我看着那个女孩子问她几岁了,当我问她的时候,她不好意思地把头埋在旁边妇女的怀中,那个妇女看上去应该是女孩子的祖母。那个年老的妇女笑着和我们说,她很害羞。看到这一幕,又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个小孩子的害羞呢?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呢?其实,这就是艺术问题。对于大多数中国父母而言,儿童心理学是很陌生的一门功课。
 
 
孩子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他们喜欢的就会做,不喜欢的就抵触。让他们喜欢,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强迫。我们需要承认,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已经被生活折磨得很虚伪,孩子的真实反而被我们看成不懂事。如果连自己都缺乏生活的艺术的话,我们是不能用艺术的方式爱别人的。所以,我们自己应该先懂得生活的艺术,用自己的生活去体验艺术,这样对孩子的爱才可能具有艺术!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即使批评也要讲究艺术的原因还在于,孩子通常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大概就是圣人们所说的知耻之心吧。如果我们能用艺术的尊重的方式和他们沟通,他们会接受,且不会对身心造成伤害。如果不是用艺术的方式,而是责骂的方式,则会给孩子留下永远都挥之不去的记忆。等到他们长大了,即使明白了我们的用意是爱,也依然会对尊严的伤害感到难过。
有人说,人的蛋白质是有记忆的。试想,当孩子回忆起童年的生活,如果大部分内容是责备、谩骂、训斥、没有笑容的面孔或者被追问的紧张,这些回忆将带给他怎样的感觉?又会对其一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即使明白家长的本意是爱,也依然会为尊严的伤害而难过。不管孩子将来成功与否,让我们陪伴他们的日子能够留下更多的快乐,这应该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大礼物。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