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从家教看朗朗如何走向成功的
时间:2014-07-23 17:4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从家教看朗朗如何走向成功的,父亲认为钢琴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乐器。那一年,郎朗第一次接触到了钢琴,那时候他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特别是听到《猫和老鼠》的音乐。
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好的家教会导致我们出现很多问题。走向成功也是跟良好的家教密不可分的。爱贝小编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注意家教的方法。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曾被《人物》杂志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
 
2011年3月初,郎朗又开启他在欧洲新一季的巡演。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郎朗将在欧洲各国的主要城市进行钢琴演奏会巡演。除了表演传统的钢琴独奏和协奏曲音乐会,他还会有室内乐、与欧洲歌唱家和当地爵士乐队合作的音乐会。
 
从家教看朗朗如何走向成功的
 
然而,郎朗真正为世人所知是在1999年,他出现在拉维尼亚“世纪庆典”音乐节上,与芝加哥交响乐团一道,凭借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征服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那年他才17岁。2002年,他又荣获“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是全世界第一位享此殊荣的艺术家。作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郎朗头上有许多“第一”的光环:第一个与世界所有主要乐团长期合作、在世界所有主要音乐厅举办过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钢琴家;第一位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的中国人;第一位获得格莱美古典音乐最佳演奏奖提名的中国人。第一位在美国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第一位被英国皇室直接邀请参加纪念已故英国女皇音乐会。在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上演长达8分钟的独奏,一曲《星光》擦亮了全世界42亿电视观众的眼睛。
 
1 父亲“逼迫”,5岁成就人生首个第一
 
1982年6月14日,郎朗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父亲当时是空军文工团的二胡演奏员,对二胡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和执着。他沉默寡言,十分严厉。在郎朗的记忆中从未见他笑过。郎朗出生后,父亲满墙满地的画五线谱,对儿子进行音乐启蒙。在郎朗还不到一岁时,父亲听到他在哼唱收音机里面听来的旋律。两岁的时候,在学习拼音之前,郎朗就已经会读音符了。渐渐地,父亲相信郎朗拥有特殊的音乐天赋,因此为他买了一架钢琴。
 
父亲认为钢琴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乐器。那一年,郎朗第一次接触到了钢琴,那时候他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特别是听到《猫和老鼠》的音乐,就能跑到钢琴前把音符敲出来,仿佛天生就知道音符如何达到和谐。就这样,父亲顺理成章地成为郎朗的第一个钢琴老师,并且梦想郎朗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为了能够给郎朗授课,父亲一直在一排管风琴的键盘上研习钢琴演奏。在父亲的指导下,郎朗学习音阶或练习教材,开始了他的钢琴生涯。他喜欢手指在琴键上滑动的感觉。当时,郎朗还够不到踏板,只有在钢琴凳上垫上枕头,才能摸到琴键。每天晚上父亲都要问他当天练了多长时间。如果郎朗的回答不能令父亲满意,郎朗就必须放下正在做的任何事情,马上回到钢琴边去。“练习,郎朗。你要每日每夜的练习。你要尽你所能成为最好的钢琴家,除此之外你什么都不要想。”父亲会一遍又一遍地对郎朗说。母亲反对地说:“他只是一个小孩子,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游戏和梦想的时间。”“他有他自己的梦想,马上就去,郎朗,一直练到吃晚饭才能停。”父亲坚定地说。父亲希望他的钢琴神童达到近乎完美的标准,除了更刻苦的练习,别无他途。虽然,郎朗偶尔可以在邻居家看动画片,和其他的小孩在一起玩,但大部分时间是被钢琴占据的。
 
在郎朗4岁生日的时候,父亲说:“我已经把我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你了。现在为你找一个专业教师教你。”于是,郎朗开始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每个星期在朱教授的工作室上两节课。一年以后,面对只有5岁的郎朗,父亲宣布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郎朗参加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全市所有10岁以下钢琴学生都参加了竞赛,那也是郎朗的第一次正式比赛,凭借技巧很高的德米特里·卡巴列夫斯基的曲子,夺得了人生中的首个第一名。
 
比赛后,父亲对郎朗说:“成为第一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你得通过努力才能达到。你也许会遇到一个比你更有天分的竞争对象,这你没办法控制——虽然我相信你具备了你所需要的天分和创造力。但你能控制你努力的程度。你可以确保你要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刻苦。”正是这一次比赛,郎朗领悟了父亲的话。之后,郎朗又举行了第一场独奏音乐会。郎朗说:“我喜欢在舞台上表演,温暖的灯光照在我身上的感觉。我喜欢听众的掌声。从那时起,我决定,我要当一名钢琴家。”到7岁开始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为他设计了一个强制性的作息时间表:早晨5:45起床,练1小时琴;中午回家吃饭15分钟,练琴45分钟;放学后,练习两个小时,然后吃晚饭,有机会看动画片;晚饭后,练两个小时琴,然后做作业。当郎朗完成作业爬到床上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经过5年多的培养和练习,郎朗拿遍了沈阳所有少儿钢琴比赛的第一名。1991年,朱教授告诉父亲,一定要让郎朗到北京去。
 
2 北上学琴 父亲辞职一路相随
 
1992年,在郎朗9岁的一天,父亲决心辞职带着郎朗去北京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一个在沈阳有优越生活条件的人,要放弃一切,带着孩子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家人的不理解声中,父亲辞去了职务,带着儿子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因为辞职,没有了收入,所有的开销都靠在沈阳工作的母亲提供,经济上的拮据可想而知。“当时太小还不太理解,只记得父亲左手牵着我,背上背着一个煤气罐,右手提着一袋大米,带着我踏上了北上的列车。”郎朗回忆道。直到长大后,他才从母亲口中知道,父亲为了培养他放弃了转业到公安局工作的机会。
 
初到北京,父子俩只能拣房租便宜的地方住,安顿下来后,郎朗又开始了练习钢琴。起先,郎朗每天晚上练到晚上八点,后来在父亲的督促下,练到八、九点。然后是十一点。房间隔音差,郎朗练琴的声音影响到周围邻居休息,为此还多次发生口角,最后父子俩只好挑人家上班的时间练。在“北漂”最艰辛的日子,父亲也曾反问自己,这条路是否值得走下去。简易房糟糕的条件以及邻居对练琴声的投诉,都让父亲内心焦虑不已。虽然生活窘迫,但父亲还是在中央音乐学院为儿子找了最好的音乐老师。每天,父亲照样蹬着自行车带郎朗去上课。为了配合教师的练习课,父亲每次都站在教室外仔细记录上课内容,下课后回到家,父亲为郎朗做饭,然后监督他认真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为了让郎朗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父亲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老师的指导和父亲的监督下,10岁的小郎朗每天在钢琴上弹奏十二三个小时。有一段时间,郎朗的钢琴弹奏总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在一天的钢琴课上,老师当着父亲和孩子的面说:“连莫扎特的‘尾巴’你都不明白?……你的脑子就是白开水。”最后,老师决定不再教郎朗了。父亲听了后,顿时感到十分无助。第二天早晨,父亲提前一个小时叫醒了郎朗。他说:“我想要你每天上学前多练1小时的琴,每天放学后再多练1小时,你三点回家后,一直要练到六点。”郎朗觉得那毫无意义。没有了老师,练琴是为了谁呢,但父亲此刻的心境是容不得郎朗有任何疑问的,在他的眼睛里有一份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执着。
 
一天学校为迎国庆排练文艺节目,郎朗担任钢琴伴奏,耽误了两小时的练琴时间,家中的父亲急得有些坐立不安,不时地从11楼的窗前往下张望。当郎朗回到家时,却遭到父亲的一顿胖揍,情急之中,父亲拿出一包药大声对儿子说,你弹不好琴别活了,要么吃下这药,要么从这11楼跳下去,你去死吧,我没有脸回沈阳。然而,一向温顺的小郎朗却回答了他一句“我没有错”!郎朗沉思地说:“那是印象中爸爸第一次打我,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生那么大的气。现在想想,他是为我好,激励我向前,只有大人和孩子朝一个地方使劲才能迈向成功。”父亲深知郎朗除了有一双敏锐的耳朵,宽大的手掌,修长的手指以及与生俱来的节奏感之为,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精神——竞争的精神。只要不断激励他学,他会学得更刻苦,学得更久。
 
通过刻苦练习,郎朗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3 反抗权威 父亲带我赴美求学
 
有了优越的学琴环境,再加上父亲的严厉督促,郎朗的学习更加顽强和刻苦,在室内温度高达40度的情况下,他仍光着身子,挥汗如雨地练琴,为的是参加国际钢琴比赛。在预选赛上,郎朗的琴艺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但由于年龄小而失去了参赛机会。此时的父亲忍不下这口气。他认为这是儿子难得的锻炼机会,绝不能失去。他决定自费赴德国参赛。于是,他回到沈阳到处筹钱。终于和郎朗乘上飞往德国的飞机。到了德国,父亲一心扑在了赛事上,他细心地观摩每一个参赛选手,认真分析,悉心推敲,与郎朗一起讨论演奏的每一个细节,为儿子的参赛做了严密细致的准备。参赛那天,11岁的郎朗发挥出色,引起了全场轰动。郎朗得了第一名。当父亲从德语中听到“郎朗”时,他哭了,积蓄许久的压力终于忍不住释放出来。
 
回国后,为了迎接学校举行的期末考试,郎朗精心准备了曲目。既然在国外得到承认,在国内他也要创造辉煌。他暗暗把这股劲儿用到了这次期末考试上。郎朗那天弹奏的曲子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和《轻盈》,两首曲子既是对于技巧的检验也是对于音乐的测试。在郎朗这个年龄段能够熟练演奏这两个曲子是很不容易的。应该说,郎朗那天发挥得非常好,很令父亲满意。但是,他并没有听到期待的掌声。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考试结果与所期望的大相径庭。老师以“怕郎朗骄傲”为理由,将他评为第三名。回到家后,郎朗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第二天到学校理论。却没有改变事情的结果。最终,父亲认为儿子没有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必要了,坚决让其退学。“那时快读高中了,退学后也很茫然,是爸爸的坚定与鼓励给了我足够的信心,为我的音乐道路铺上了牢固的基石。”郎朗沉思地说。
 
1997年,父亲跟随郎朗一同来到美国,郎朗获得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优厚的奖学金,跟随学院院长、著名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学习。在美国郎朗的琴艺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出色的琴艺使郎朗获得众多音乐界人士的青睐和好评。短短3个月之后,郎朗就与国际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上职业演奏家之路。1998年,他与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他个人的美国首场音乐会。就像很多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1999年8月,郎朗抓住了一次戏剧性的重要机会。在拉维尼亚音乐节上,独奏钢琴家安德烈·瓦兹突然生病,郎朗顶替他登场,与克里斯托弗.埃申巴赫棒下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谁也没有想到,这个17岁的中国少年的手指下,竟能流淌出那样富于想像力的激情。全场观众的起立欢呼,芝加哥评论界的溢美之词使郎朗在美国一举成名,他在大洋彼岸掀起一阵“郎朗旋风”。他与美国顶级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合作大获成功,著名唱片厂牌泰拉克为其出版了个人专辑。在美国唱片排行榜上,郎朗录制的CD排名第4位。他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竟能拿下30首协奏曲。特别令人惊叹的是,郎朗仅用一个礼拜,居然弹下来了6首协奏曲,院长格拉夫曼惊呼郎朗创造了奇迹。
 
郎朗成功了,得到了西方主流音乐界的认可。父亲以自己这种非文明、甚至是非文化的大智大勇向命运一次次宣战,给郎朗开辟出一条最有效的、最快捷的成功之路。父亲敢想敢干,敢于让孩子拔高、跃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向权威挑战。在父亲的重压下,郎朗成就了今日的辉煌。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