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南京 > 成长话题 > 家庭教养 >
对于儿童做家务的五大教育误区
时间:2014-02-28 16:4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家庭劳动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误区一:孩子劳动越帮越忙。误区二: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误区三:鄙视普通劳动者...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非常重视,可是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误区。今天爱贝小编就来说说部分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关于儿童做家务的教育误区。
 
误区一:孩子劳动越帮越忙。
一位家长说,她的女儿要求自己洗手帕,结果弄得满地都是水,此后就再也没让孩子干家务了,还不如自己干更省心些。无意之间挫伤了孩子对劳动的兴趣。
 
误区二: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
孩子上学了,父母们总是这样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一名姓武的学生家长就说,“学习落下了就很难赶上,是大事,会不会做家务倒是其次了。”另一名姓蒙的学生家长说,现在孩子们的压力都很大,她的孙女上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开始写作业,写完家长还要修改,周末要参加英语、数学班,寒暑假背古诗、古文,玩的时间少之又少,又怎么忍心让她做家务呢?
 
误区三:鄙视普通劳动者。
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等的事情,结果,躲避劳动、鄙视劳动成为必然。
 
关于家庭劳动教育的几个误区
 
误区四:现在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了。
不少条件好的家庭对劳动意识的培养很欠缺,一些家长认为,过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今,家里生活好了,当然得让孩子多享几天福。
 
误区五:用劳动惩罚孩子。
有些家长把干家务活当作惩罚手段,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式,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也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实有某个阶段是特别愿意劳动的,但如果家长不让他们干,错过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最佳时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懒了。
专家还说,学习累了,在家适当做些家务,可以刺激大脑,缓解压力,对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里,可以培养一种责任感,珍惜家长对自己的付出,而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最终会转移到学习上,使孩子对学生产生一种责任感。不过,耿春华认为,劳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整个幼儿、青少年阶段,有些家长虽然意识到了,但由于不能坚持,最终还是失败了。
 
总之,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走进这些误区,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要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