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们只有教所拿到的教材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的权利。澳洲的教师不同。
中国的教科书,以前是人教版的一统天下;现在放开了,苏教版、浙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等地方版本纷纷粉墨登场。一个地区采用哪个版本的教科书,由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每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有内容比较详尽的教学参考书,参考书的内容被一部分教师奉为圭臬,照本宣科者不在少数。中国老师们只有教所拿到的教材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的权利。
澳洲的教师不同。澳洲所有的合格教师,从踏入学校校门接受训练的那一天起,接受的就是“编写课程纲领与设计教材”的专业训练。换句话说,会“编写课程纲领与设计教材”是每一个有教师资格的人的基本素质。第一线的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与教科书的选择,永远都有最高的发言权。
最近我在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练习5的时候,有一个练习,是列举新时代出的新词儿,并且举例“下海、大款”等。学生们都说,这都是老词儿,算什么新词儿。的确,在教科书编纂的时候“下海、大款”等都是新词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儿也就变成老词儿了。
不用教科书,教师所编撰的讲义内容能跟得上环境与社会的改变,社会上各种不但推陈出新的知识与科技以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各种常识,就能随时进入课堂。单单使用教科书,资源远远不够,而且太慢。
教科书的编纂,一般来说是针对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对于个别天才学生而言,教科书是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澳洲人认为,资源不能只是矫揉造作地一味给予弱势群体,对那些特别聪颖的学生,一样要给予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澳洲教育普遍不用教科书的原因。
在澳洲,老师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元素整合起来,为自己的课堂服务。比如学生旅游,老师会建议学生外出前查阅目的地的一些资料,看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通过旅行,教导孩子们规划行程与搜集信息,是训练组织力与规划力的好方法。
“时时为教育之时,处处为教育之地,人人为教育之人。”家长参与课堂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项举措。澳洲的教育界认为,家长的参与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由教师主导,家长协助,让家长可以实际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整场教学过程下来,家长们的定位反而比较像一个“助教”。由于家长参与了课堂,见到了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了解了教师的辛苦,也就在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同时,加强了与校方的沟通,避免了许多误会,减少了家校矛盾的发生率。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