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目前我国家长的教养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误区 教养方式成人化 儿童总要成为社会化的人,成为社会化的一
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目前我国家长的教养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误区
教养方式成人化
儿童总要成为社会化的人,成为社会化的一员,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此儿童教育不可回避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社会化是其必须接受的阳光雨露。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关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才能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社会的推动和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儿童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真正体现一个美好社会的人道要求。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忙得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即使是想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也是用成人态度进行指导,把自己的价值观点强加给孩子,呈现出一种“满堂灌”式的亲子教育。从亲子关系的培养上来看,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
现代家长表现出来的与年幼的子女缺少接触和互动,不俯下身子以儿童的世界观去和孩子沟通,反之以成人标准去规范孩子,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严重伤害其个性、情感的发展。
教养方式不统一
“爸爸骂,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的多头关系,是现代家庭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学者胡杰容将家庭教育中的这种教养态度、教养内容的不一致现象归结为社会化冲突,具体是指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社会化内容和目标同时作用于受教育者,使其难以取舍,无所适从。例如,有些孩子被妈妈打骂了,就会跑到爸爸那里哭诉,说妈妈的坏话,甚至再也不理妈妈了。为了平息孩子的怨气。爸爸通常会在这个时候扮“红脸”,和妈妈唱反调,这两种态度的差异会妨碍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旦家庭中存在多种教养态度。不仅会损害教养者的权威形象,还会造成儿童社会性发展困难,并引发儿童社会化冲突、角色认同危机等。
教养内容功利化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与人先天素质各异,不同职业间的收入差距悬殊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儿童教育的“功利性”。不少家长特别注重儿童早期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和才艺的培训,不顾孩子实际,拨苗助长。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的,过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才艺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教养方式极端化
“棍棒”和“溺爱”是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两个极端。行为越轨的大多数儿童与父母有关,都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管教放松或过严或前后不一致、父母对孩子缺乏感情、听任自由活动而不予指导和约束、家庭缺乏亲密性等。实际上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青少年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信赖感、温馨感,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因此家庭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