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转暖,空气潮湿;夏季天气暖和,空气湿度也较大,因此,春季和夏季也成了小儿疾病多发季节。近来受天气影响,患感冒、哮喘的孩子明显增加。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当心小儿猩红热、手足口病、水痘、麻疹、腮腺炎等春季常见小儿性疾病。
一、小儿猩红热
春季和夏季是猩红热的高发季节。春季气温转暖,空气潮湿;夏季天气暖和,空气湿度也较大,满足了血性链球菌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它们得以大量滋生。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或携带病菌者通过呼吸、打喷嚏、说话等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岁~15岁少年儿童。
防治措施:
猩红热流行时,未患病儿童应该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如学校发生感染时最好不要再上学,及时避开传染源。其次,要注意居室的通风透气,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减少疾病传染的几率。如果孩子患有猩红热,那么应该隔离,要注意餐具与其他人员分开;玩具要用肥皂水清洗消毒。被褥要干燥洁净。
二、手足口病
3岁以下的儿童要当心手足口病,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因此,如果小孩出现手指、手掌、足趾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如米粒大小,周围有红晕,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防治措施: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玩具的污染经口传染,预防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养成正确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等习惯。
如果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应隔离,还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孩子的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煮沸。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
防治措施:
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对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若有接触史,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国外已开始使用水痘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较好。
四、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防治措施:及时带小儿进行免费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
五、腮腺炎
最常见的是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见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防治措施:
无并发症的孩子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患儿宜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不要给孩子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可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萎靡、嗜睡,需及时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