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遵守跟家长的约定怎么办,单纯的对孩子进行处罚,并不能够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因为处罚,让孩子对你产生逆反情绪,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失约这么简单,也不是孩子掩盖事实这么严重。
不少家长对于孩子说话不算话,不遵守约定是非常气愤的。孩子为什么会不遵守跟家长之间的约定呢?爱贝小编建议:家长在跟孩子制定约定的时候不能太笼统,孩子不遵守约定也不能够盲目惩罚,这样只能让结果更糟糕。
孩子失约的同时,也证明了你教育方式的失效,不要想着如何处罚孩子,而是要反观自己的教养方式哪里出了问题。
单纯的对孩子进行处罚,并不能够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因为处罚,让孩子对你产生逆反情绪,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失约这么简单,也不是孩子掩盖事实这么严重,而是,你发出的指令太笼统,你用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这种约定是单方面的,与其说是约定,不如说是你对孩子的一种变相的命令,是想让孩子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
你简单的给孩子传达了一个限制的指令,并没有找出一个替代的事情让孩子去做,你只告诉孩子不要去做某件事情,并有没有告诉孩子可以去做什么事情,你只和孩子进行了不看电视的约定,为什么不和孩子约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呢?
比如说:儿子,妈妈今晚有事要出去,没有妈妈陪你,你打算干点什么呢?你是想看故事书,还是画画啊,还是陪姥姥说话玩游戏,等等之类的。你还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看一本故事书,等妈妈回来看看你能不能给妈妈讲一讲,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安排适合的活动。
你担心孩子会看电视,于是想出约定的方法来达成你的目的,孩子并没有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你又要去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种处理方式,最终的结果就是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和孩子进行一个约定,以此来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形成,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是,在进行约定之前是要做很多铺垫的,而不是想什么时候约定就什么约定,也不是事事都要约定,当约定达成以后也要给予孩子及时的信息回馈,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对于约定是认真的,同时也要对于孩子能够遵守约定进行鼓励,鼓励并非要物质的,而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用心看孩子的表演,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欣赏。
和孩子进行约定,也不是说说这么简单,而是要提前想到会出现的问题,并且把想到的问题及时的给孩子提出来,问问孩子如果出现了问题以后,该怎么处理?比如:担心孩子会看电视,那么就要问问孩子,如果没有坚持约定,怎么处理,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孩子自己说出处理的办法以后,就会很容易的去遵守,因为这是他自己说的,而不是你强加给他的。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没有遵守约定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处理呢?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第一次没有处理好,就会很容引起以后的连锁反应,孩子就会把约定不当回事,因为他知道,即便自己不遵守约定,妈妈也不会怎么着,会让孩子在心里形成错误的认知,约定是可以不遵守的。
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姥姥所起的作用。在和孩子制定约定的时候尽量的也要让姥姥参与进来,因为,你要出门,姥姥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的监管人,如果姥姥不参与到约定中来,孩子就为认为姥姥是局外人,对自己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当和孩子进行约定的时候,并且明确的告诉孩子,姥姥是严格的监管人,并且郑重其事的告诉孩子,要听从姥姥的话。
同时,也要和姥姥说好,在看电视这件事上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向孩子妥协,要经得住孩子的纠缠,千万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忘记了约定。约定是你发起的,但是,你已经离开了家庭的环境,已经失去了对孩子的"掌控",所以,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了,从这一点也足以证明,平日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出现了问题,孩子已经不再担心违反了约定之后,要承担的后果了,这一点也要引起你的反思,为什么孩子没有了担心呢?
针对这次的失约,最好问一下孩子,看看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遵守约定,并且要让孩子知道,因为他的失约,妈妈很伤心。
爱贝小编建议:
1、在和孩子约定的时候,不仅仅要对孩子有益,更要让孩子感觉到有兴趣,孩子才会遵守约定。
2、约定不要只按照自己的意愿,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要问问孩子的想法,征求一下孩子的建议,也要考虑到孩子的需求。
3、不要让约定成为孩子的"枷锁",不要以限制为目的而和孩子进行约定,更不要把约定当作是命令。
4、发动家庭所有成员参与到约定中来,这样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而不是局外人,孩子也就找不到同盟军了。
5、尽量的不要约定不能做的事情,而是要约定可以做的事情。不要认为约定完了就没事了,也要为约定制定规则,如果违反了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妥协。
6、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随意打破规则,规则并不是单方面约束孩子的,而是家庭成员都要遵守。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