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在某一门功课上遇到困难的孩子,被告之“试试看,这很容易”时,他就会运用同样的逻辑。“真了不起。即使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会证明我能做一些容易的事。
当一个在某一门功课上遇到困难的孩子,被告之“试试看,这很容易”时,他就会运用同样的逻辑。“真了不起。即使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会证明我能做一些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失败了.就会是真正的耻辱——承认自己愚蠢,连这么容易的东西都学不会。”他最终的结论是:“只有尝试才会让我失败。”下面这件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罗杰,11岁,在一道数学作业题上遇到了困难。
罗杰:我想,我现在没心情做数学题。
老师:我们不能总是按照心情做事。我会为你解释这道题。这道题很容易。如果你认真听,就能理解。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罗杰更加心烦意乱了。他把书掉到了地板上。当他弯下腰捡书的时候,又把椅子弄翻了。
老师:你怎么回事?你没在听。请专心点儿。
罗杰:这道题太难了
老师:不,不难。但是,如果你的脑子不在这上面,我就无法帮你了。你在瞎想什么呢?
罗杰:我没瞎想。我只是不理解这道题。
老师:你根本没听。如果你留心听,这道题是很容易的。
这位老师鼓励的话语,使得罗杰不可能专注在学习上了。当一个孩子被告之,“你很聪明,而且这个问题很容易”时,他就必须通过不听来保护自己。他内心的逻辑是:“如果我听了,并且理解不了,每个人就会知道我很笨。”不理会老师,风险会小一些:“如果我不尝试。我就不会失败。”
这位老师不应该与一个孩子争论他当时的感觉,而应该认可它:“一个人没心情的时候做数学题,可是不容易。也许我可以帮助你。”完全不需要评论学生的品质或智力。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