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分析:解决入园难问题要从娃娃抓起,“小升初”虽然已经明令取消考试,采取就近入学,但是围绕升学的竞争,各种变相的选拔,比考试还要复杂和残酷。
相信孩子九月一号即将进入幼儿园的家长应该了解入园难这几个字的意义,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长来说,升学择校,揠苗助长已经成为了心中长期要操心的事情了。爱贝小编建议:其实解决孩子入园难的问题需要从娃娃抓起。
“入园难入园贵”是中国教育的最新难题,也让众多辛苦打拼的年轻家长平添新的烦恼。这个难题,媒体执着疾呼,也引起高层关注。上周,报道了国务委员考察幼儿园,强调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好“入园难”问题。“入园难”难到什么程度?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
不过,中国幼儿教育的问题不只是难和贵。即便通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努力,解决了幼儿园资源稀缺问题,如果幼儿园教育挡不住应试教育压力的下延,或在利益驱动下迎合整个社会的“应试情绪”,仍然避免不了教育的“从娃娃误起”。
君不见,如今在许多城市,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在教小学内容,幼儿园升小学竟要考到数列知识,一些“幼升小”题目让很多高学历的家长一筹莫展……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要开始参加各种培训班。
其实,不用等媒体报道,考试升学的无形压力,时刻都萦绕在我们周围,童年越来越短,成熟的“小大人”越来越多。类似拔苗助长的事,已经屡见不鲜。前不久,有媒体策划了一个“急之国”的专题,说如今很多人就像被按了快进键,干什么都显得急匆匆。幼儿园的孩子学小学的知识,也是“急之国”的一个例证吧。
其实,很多“着急”的家长,未必不知道拔苗助长的害处。孩子的身心发展,自有其规律:在幼儿阶段,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快乐游戏、健康成长。小时候费劲地背会几首诗词、学会一点算数,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等孩子长大一点,可能很容易就学会了。为了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还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即使不懂这些教育规律,面对起早贪黑上学、缺少游戏之乐的孩子,做父母的也会心怀怜悯。再想想身边不少人,当年似乎也没有这样用功苦读过,甚至一天幼儿园都没进过,不是也从激烈竞争中挺了过来吗?
道理虽是如此,但有些家长就是不理解,或者理解了也做不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你不得不“急”。而一些人从这种社会环境中嗅出了商机,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诱饵,让家长乖乖掏钱,让孩子早早受罪。已经分不清是社会环境绑架了家长,还是家长在为社会压力“添砖加瓦”。总之,一种恶性循环已经成链。
众多的中国孩子,几乎一落地就面临升学的压力。这种压力如“倒流水”,从高考开始层层“下放”,直到幼儿园阶段。“小升初”虽然已经明令取消考试,采取就近入学,但是围绕升学的竞争,各种变相的选拔,比考试还要复杂和残酷。这说明,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还远没有破题;而人人喊打的应试教育,仍然根深蒂固,还在“攻城略地”。各种扭转应试教育倾向的努力,似乎都无功而返。
体现在幼儿园孩子身上的,还只是应试压力的末端,只是这种压力加在本应无忧无虑的孩子身上,显得更非人道。综观教育各个阶段,其实应试的思维无处不在。这一方面因为教育资源匮乏或者分配不均衡,需要用考试来“调节”分配;另一方面,所谓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还远没有深入人心,还没成为评价教育优劣的标准。
因此,改变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不仅是个改变家长观念的问题,更需要政府的作为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比如,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使人人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加快教育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让更多人的成功不再取决于一两次考试。
总之,为了中国教育避免“从娃娃误起”,需要从解决“入园难”入手,全面系统根治。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