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wei567  发表于 2015-6-9 10:28:03| 1468 次查看 | 4 条回复
孩子入学,发帖来说说关于学区房
最近要买学区房,每天在看相关的帖子文章,今天看到一个帖子说小学划片,学区房不可靠了,实在是忍不住,号想说说自己的感想,不成体系,也许分析不对。

1,平衡化没有绝对,只是趋势
社会不可能有绝对的平衡,比如,山河树木是公民共有的自然资源,但为何有人可以开门见山见景,有的人的房子对着化工厂的烟囱?政府要做的应该是改善化工区的生活环境,搬迁化工厂,而不是说大家来抽签,决定谁住在化工区。同样,教育资源紧缺的前提下,我觉得鼓楼区这两年的做法很聪明,集团化办学,一定程度的教师流动,平稳推进教育资源的平衡化。良性的发展是:富带动贫,强带动弱,而不是绝对的大锅饭,平均分配。

2,对于教育的态度,每个家庭看法多元

比如,我和我的朋友。我每天背着50多元的双肩包,穿着100来块的衣服上班,觉得自然愉快,但是我愿意花200多万买学区房,因为我觉得优秀的教学质量,良好的氛围对我这个家庭十分重要。我的朋友两三万的包包好几个,每年出国度假,但她不赞成买学区房,她的观点学区房不能保证有出息的孩子。她的想法也没错。这就是一种选择,一种价值观。在美国,好学区周边的房价也是会贵一些的。现在成熟学区周边的房子里大多不是原始居民了,大多数学区房的家长不是土豪,都是辛苦血汗钱!正因为此,家长或许可以承受贬值,但绝对承受不了又贬值又无学区可上的局面!所以,政府会用打土豪分田地的方法对待老百姓的血汗吗?

3,关于房价
全体社会阶层不了解,但是一般大学毕业的双职工家庭,靠工资吃饭的,家庭总收入应该在20-50万之间(双方都是基层公务员的再低些,双方都是金融或IT的高些)所以,愿意在教育氛围上投资的,应该还在承受范围内。社会消费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但是如果你看重这个,就不要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上班远近等量力而行。而有些家庭更愿意把钱花在其他方面,就不要希望平均分配的大馅饼砸到自己头上。

4,绝对平均会不会有更大的寻租空间?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以市场为主的调节往往是相对理性和相对公平的。假使摒弃就近入学的初衷,出尔反尔,是否会使处于权利中心却不再能打条子择校,同时又不想买学区房的一部分人有更大的寻租空间呢?我想一个政策到底是进步还是退后,人人都有分辨力,老百姓也不是傻子。

最后,学区房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范畴,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学区房的初衷不过是崇尚教育,择邻而居,过热之处,政府的确应该疏导,但绝不应该是”打压“、甚至是”打土豪,分田地“。



为了孩子我爬我爬,咦~怎么总是没尽头呢!
木木木  评论于  2015-6-9 10:28:56
顶一下
maggieQ  评论于  2015-6-11 13:17:08
一般大学毕业的双职工家庭,靠工资吃饭的,家庭总收入应该在20-50万之间(双方都是基层公务员的再低些,双方都是金融或IT的高些)
阔别月余
maggieQ  评论于  2015-6-11 13:17:48
我很伤心,我的真的太低了
阔别月余
maggieQ  评论于  2015-6-11 13:18:05
阔别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