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为满足青少年出国留学而开设国际课程班,但怎样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学生呢?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上海市教委于5月10日出台指导文件,规范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工作。据悉,这份指导文件意在规范地推进上海高中国际课程的试点,力图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开放。 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不得额外收费 据了解,上海有15个区县的33所学校开设了国际课程种类约为18种,在读学生超过6000名。 在出台的指导性文件中,普通高中开展试点国际课程的被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第二种模式是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指出,选择第一种模式的学校以在校生参加试点,不得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选择第二种模式的公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也不得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民办普通高中的国际课程班办学经费按照成本由物价部门核定后向学生收取。 倪闽景表示,公办高中的开设国际课程的定位主要是借鉴国际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民办高中可以更多地考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此外,普通公办高中还可以采取申请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开展实施国际课程的试验,其方式可参照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 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是必修科目 该文件明确指出,国外课程进入本市必须实施准入管理,准许引入的课程,也必须对教材进行审核。引进课程的基本要求与本市普通高中生教育教学要求相当,课程内容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课程科目和相应课时设置合理。 同时,国际课程班的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且这些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须达到合格水平。对此,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表示,课程设置权是教育主权的核心体现,如果放弃本土课程、照搬国际课程将对学生终身发展不利。 民办普高国际课程班可招非本市中考考生 据悉,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招生均实行学校自主招生。公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招生计划单列,纳入本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报考学生须符合当年本市中考报名条件并已参加报名。国际课程班学生的遴选由学校采取面试、签约(签约学生数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方式自主预录取并公示。预录取的考生不得要求更改或者放弃预录取,学生参加本市初中统一学业考试并达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招生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方可正式录取,不再参加以后批次的志愿投档录取。 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招生计划单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招收符合当年本市中考报名条件并已参加报名的考生,其招生计划纳入本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由学校采取面试、签约(签约学生数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方式自主预录取考生并进行公示。学生参加本市初中统一学业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方可正式录取,不再参加以后批次的志愿投档录取。另一部分计划招收非本市中考考生,其计划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国际课程班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0%。由学校根据初中统一招生考试成绩或其他测试成绩,自主择优预录取学生并进行公示,预录取学生按学校有关要求进行正式录取。 正式录取的国际课程班学生名单须上报市教育考试院中招办。学生注册入学后获得本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学籍,其学籍纳入本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进入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库。 市教委强调,学校招收的国际课程班学生须独立编班。国际课程班学生不得转入或进入本校或本市其他学校的非国际课程班就读。如有特殊情况,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学生可在国际课程试点班之间转学。 试点学校不达要求将退出 市教委组建“上海市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项目推进小组”,负责试点学校立项评审,并对试点项目的学校实行年检制度。如发现严重问题的,将停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如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将退出试点并在二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试点。年检不通过,将退出试点并在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试点。 对于之前已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在其立项评审未通过前,须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3年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情况登记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3]36号)相关要求进行登记,不得扩大招生规模。 尹后庆指出,上海开展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试点研究旨在体现三大价值定位: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国际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有利于取长补短,深化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上海教育国际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