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有何病发症状? “手足口病”也称为发疹性口腔炎,是由柯萨奇病毒,肠道71型等几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腔黏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在儿童中容易感染和暴发,低龄小学生也有发病。“手足口病”主要在春末夏季易流行。患病学生唾液、皮肤疱疹液、粪便中含有病毒可传染手、桌椅、茶具等物体,主要经日常一起学习,活动相互接触而感染。此外患者的粪便传染水,经饮用也可感染。由于患者口腔黏膜中含有病毒,也可通过咳嗽、打喷嚏,讲话等经呼吸道传播感染。 有的学生感染后没有临床表现,但有的学生经3-6天后,出现低热,口腔两颊黏膜出现红色疱疹,易破溃疡,因此患者吃食品咀嚼时因疼痛而拒食。同时,手、掌、足底皮肤出现散在红色斑或丘斑,一天后转为疱疹。皮肤疱疹一般不破发炎,2-4天吸收干燥结痂,随之脱痂不留疤痕。病程多为5-7天,多数病人病状轻,常可自愈。去医院就诊经对症治疗很快会好转,少有并发症,治愈后良好。
但也不要轻视“手足口病”,除以上所述的手、足和口腔疱疹症状之外,有的患者可引起脑膜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有上述不适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我们仍然要做好晨检,勤洗手、洗澡,勤换衣服,多喝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坚持做好每周五午间的教室清洁工作。防止病菌的交叉感染。
近期,气温变化很大,同学们要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以防感冒。尽量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