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给孩子磨耳朵? 所谓磨耳朵,就是凭借大量的英语语音输入让孩子获得听力辨音和听力理解的能力。比如,经常给孩子听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小星星),孩子也感兴趣的话,语音就会留在孩子的大脑中。等时间一长,孩子也会跟着旋律哼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一闪一闪小星星,我好想知道你是什么?)总之,语音输入的效果是肯定的,但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我把磨耳朵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成了“三要”:
①要早不要晚,利用语言关键期
华盛顿大学言语听觉学教授Patricia Kuhl经过研究发现,7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可以根据音高与发音时间的长短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比如,/θ/和/e/是两种英文里常见,但中文里没有的发音。1岁以前的孩子很容易分辨出两者的区别,但1岁以后的孩子反而不行。这是因为语言关键期内,孩子天生具有听力辨音的能力。孩子是天生的双语学习者,甚至多语学习者。如果能在语言关键期内,为孩子提供大量且优质的语言输入,那么孩子的英语启蒙将事半功倍。
②要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渗透磨耳朵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大量的积累。但并不是所有的磨耳朵都能有效果,因为很多磨耳朵的材料都是孩子听不懂、没兴趣的东西。想要把这些无效的输入变成有用的积累,一定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比如,早晨一起床可以给孩子放一首Good Morning, Mr. Rooster(《早安,公鸡先生》),一边叫孩子起床,一边唱“Good morning to you.”(早上好),再加上表情、语调和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内容,磨耳朵才不是在浪费时间。
③要坚持,细水长流才是关键
如果孩子从1岁开始,每天听1小时英文儿歌、童谣、动画等,那么等他们3、4岁的时候也拥有了几百小时的积累。这时候,家长适当引导一番,孩子很快就能跟父母互动了。
磨耳朵的三大误区是什么?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有“磨耳朵”这一概念,但是对它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只要随便找一些英语的内容给孩子听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为了正确磨耳朵,我要向大家分析常见的三大误区,即“三不要”:
①不要急功近利
我遇见过这样一位妈妈。她平时很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源,一有时间就把这些资源给孩子播放,认为这样做就是给孩子创造了英语环境。但是半年以后,孩子还是没办法复述出一个听了很多遍的英语故事。这位妈妈特别沮丧。按照她的想法,听了这么多英语,孩子应该一张口就能流利说出大段的英语对白才对。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些难度太高、题材小众的英语语音,对孩子而言不但是没有效果的“噪音”,而且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磨耳朵,只能是慢慢来,一点点将英语启蒙渗透到生活里。
②不要形式单一
磨耳朵,可以说是英语启蒙的第一步。但是想要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光靠听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演,调动全身感官来学习。比如一首Two Little Blackbirds(《两只黑色的小鸟》),孩子理解了歌词的含义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计动作。一边听,一边演出来。唱“Two little blackbirds sitting on a hill.”(两只黑色的小鸟坐在山上)的时候,孩子可以坐在沙发上;唱“Fly away, Jack.”(杰克飞走了)的时候,用两只手模仿翅膀的样子“飞”走。这样一来,孩子对“sit”(坐)、“fly”(飞)等词的印象会更深刻。
③不要因为孩子排斥就停止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孩子,特别是已经有一定中文基础的孩子排斥英语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因为孩子不喜欢就放弃,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继续磨。首先,要选择符合孩子年龄以及认知特点的音频、视频。比如,对1-3岁的孩子而言,情节复杂的动画片就不太适合作为磨耳朵的素材。那些好理解、多重复的儿歌、童谣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
其次,适合大多数孩子的材料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一定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有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才能提供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一点需要家长慢慢摸索。磨耳朵的关键是理解孩子无论怎样,想要达到磨耳朵的效果,关键还是要家长理解孩子。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听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把“磨耳朵”变成了“灌耳朵”。不但没能提高孩子的听力水平,反而让孩子更加排斥英语。
“磨耳朵”的“磨”成了“折磨”的“磨”,英语启蒙也就失去了意义。想要打破这一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试着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磨耳朵的材料和方式。只有这样做,孩子才会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爸妈的尊重,这种尊重和信任,就是让孩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提升。每对父母都盼望给孩子最好的英语启蒙,但是急功近利绝不是最好的办法。记牢“三要”、“三不要”,通过另一种语言的学习,去拓展孩子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