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嗜书如命,你刷剧玩游戏时,他在一旁看书,照样看的津津有味。对他来说,阅读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这么爱阅读,他通常会告诉你,「没有为什么,从小就喜欢啊」。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嗜书如命,你刷剧玩游戏时,他在一旁看书,照样看的津津有味。对他来说,阅读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这么爱阅读,他通常会告诉你,「没有为什么,从小就喜欢啊」。
你也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爱上阅读。这几年,绘本在国内大热,很多家长买买买,家里囤了一批书。书的数量多当然好,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更重要。这是培养聪明宝宝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你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又要回到我们的大脑上来。先请大家看一句话: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有没有意识到你花了多长时间看完这行字?你用目光扫视完这句话,几乎不费吹飞之力,大脑就能提取出每个字词的发音和含义,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整个过程可能不超过 3 秒。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够高速运转,将一个个字符在大脑中快速转化并且迅速翻译、理解含义呢?
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人类高效的阅读机制让人叹为观止。大脑能够对句子中每一个字形并行加工,并迅速地从海量的「心理词典」中找出对应的文字。
这里所说的「心理词典」像一个虚拟的大百科词典,存储着语义、句法和词形等信息。
和你书架上摆放的词典不同的是,遗忘的信息会消失掉,新近学习的内容会自动添加进去。
脑认知科学研究证实,大脑颞叶和额叶分别对声音和意义进行编码。这一区域在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会自动响应书面文字,在不到1/5秒的时间内,这个时间短到还来不及产生有意识的知觉,这一区域已经可以识别出文字符号。
当学龄前儿童第一次进入学校时,他的大脑已经能应对字母和词汇的识别活动。而这一切得益于孩子在学龄前的阅读准备,让他能够快速地通过语音通路将字母转化成语音,通过语义通路从心理词典中提取语义。
2.让孩子爱上阅读,你需要做这些准备
那什么是阅读准备呢?在孩子还不能独立阅读时所进行的与阅读有关的一切准备活动都是阅读准备,包括早期阅读和识字,也就是对内容意义的理解和对书写文字的理解。对 0-6 岁的孩子来说,理解内容重要的多。
你给孩子看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给他讲故事、读绘本等等,这都是阅读准备。
它的目的不在于增加孩子读书的数量、识字的多少,而在于让孩子喜欢阅读,增强孩子口语词汇和语言理解的能力,发展阅读准备技巧,并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汉字,形成阅读习惯。
3.三个高效阅读方法
要想让孩子形成阅读习惯,并不是在家里放上书,孩子就会自动喜欢上阅读,你的早期阅读引导很重要。
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引导方法,具体怎么做,下面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宝宝小的时候多陪他「玩」书。
通常有家长会问,什么时候可以给宝宝阅读?回答是,「晚一点不如早一点」,阅读可以很早就开始。
宝宝小的时候,先给他创建一个丰富的阅读环境,选择配有图片的童谣集或者可以「玩」的书,比如不同材料做的触摸书,打开之后出现房子、小山的立体书,边看边跟他讲故事。
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并不明白你在讲什么,而且也无法和你互动,但他通过听和看,理解了丰富的词语,提高了认知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的阅读水平会发展的更好。
第二个方法是,互动式阅读。
所谓互动式阅读就是,不只是你讲给孩子听,也要让孩子听完之后讲给你听。互动式阅读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有研究支撑的。
研究者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把小朋友分为 3 组,一组进行互动阅读,一组阅读但没有互动,还有一组是控制组,也就是没接受任何实验干预。结果发现,互动式阅读的孩子,阅读能力得到了最大的提高。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图画,讨论前一张图画和后一张图画的关系,帮助他梳理故事之间的逻辑,并通过提问和互动,引导孩子预测故事的后续发展。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将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图书内容相结合,增强他的理解能力。
第三个方法是,建立孩子的字形意识。
等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你可以慢慢帮孩子建立识字意识。
你可以给孩子指读,也就是伸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给孩子看,同时读出声来。指读的好处就是强调了孩子的字形意识,引导他去关注字形辨别和语音辨别,建立汉字与音节的对应能力。
指读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字和字样子不一样,发音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他会把字形和声音结合起来。有了字形意识,他才开始慢慢发展出区分和记忆不同字的能力。
第二种识字方式是用游戏的方式带孩子认字,将形音义联系起来,主动表达和使用孩子心理词典里的常见字。
孩子越喜欢阅读,越擅长阅读
你有没有听说过「马太效应」?这个效应指的是,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
其实,阅读也存在「马太效应」。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研究发现,喜欢阅读的孩子会越来越喜欢阅读,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从书里也能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反之,如果孩子到了小学中年级还不喜欢阅读,以后他可能不太善于阅读,也可能遇到更多的学习问题。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