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升学择校 > 小学择校 >
上海市实验学校难考的原因及出路
时间:2016-07-04 09:36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上实的教育理念是“容长护短”(最早的表述版本略有不同,核心意思不变)。即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强调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成绩。拔高一点就是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

在上海的家长们都知道上实的招生要求很严格不容易考进,那么上实为什么这么难考,大家最关心的出路问题又是怎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上实全名上海市实验学校,是市教委直属重点学校。包括小学部、中学部、国际部三个分部。另外,上海市致远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等五所学校为上实托管,共同构成上实学校集团。


宗旨与理念

 

学校通过对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改革,早期开发儿童智慧潜能,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精致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中学毕业生,从而使学生在十六岁左右考入大学,在二十来岁就能进入创造发明最佳期。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观念和持续发展能力。(摘自校官网介绍)

 

上面是校官方的说法,与我自己的体会与观察略有不同。以6岁上小学为基准,16岁修完高中参加高考的基本上只能是小学部一路上来的同学了,这部分同学在高中阶段的占比仅五分之一左右,实不能作为整个学校的代表。当然,16岁还是17岁参加高考,除了在考入科大少年班时有限制外,其他方面几无影响。且小升初进来的同学也有在高二参加高考的(个别情况)。至于二十岁还是廿一岁本科毕业以进入创发阶段,其实越到后来,年龄的影响(有限的差距下)就越小了,也算是边际效用递减吧。

 

但对于“和谐个性、精致教育、培养自我、开发创新”这些理念来说,感觉学校是在真正实践,而且是贯穿了整个学制。可以说,除了高三一年(由于高考的现实压力)将重点转移到应试准备之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上实是一以贯之的在进行中。这个方面可以从很多方面观察到,后面会提到,不再展开。

 

按照徐校的说法,上实的教育理念是“容长护短”(最早的表述版本略有不同,核心意思不变)。即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强调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成绩。拔高一点就是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不过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来看,确实是比较宽容的。这也体现在:对绝大多数各批次的学生来说,都能够从上实高中毕业。


上海市实验学校难考的原因及出路
 

硬件条件

 

上实的硬件相对较好。小学部在南码头路,国内部四个年级,每年级两个班共60余人,国际部五个年级一到两个班不等,校园虽然不大,但由于总人数少,资源冗余度还不错。而且离总校距离很近。

 

中学部校区在东明路300号(齐河路也有一个校门)。校园面积110亩,中学部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办公楼等均有回廊相连。国际部有独立的教学楼。初、高中部各占用一座4、5层教学楼,按年级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教室外有储物柜,室内配有空调(但不常开)、教学用电脑、投影设备等,由于班级小,室内比较宽松。

 

学校有体育馆一座,二楼是带三侧看台的篮球场以及新建的室内攀岩室,一楼有棋室、体操房、健身房、乒乓等设施。标准四百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一个,真草皮足球场(挺酷的),是校运动会、升旗仪式以及日常室外体育课的主要活动场所。此外还有室外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硬地胶)等。

 

学校有专门的钢琴练习楼(初一年级钢琴是必修课),有新建的创新实验楼,是专门为高中设置的创新班的课程设置而建的(挺下本钱的),每层分属不同的模块:一楼信息科技、二楼化学、三楼物理、四楼生物、五楼数学、六楼数学建模。另外还有专门的艺术楼,其中设有数码琴房、舞蹈房、画室、艺术课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等。

 

学校里面有食堂和学生宿舍。初中阶段学校不建议住读,住校需要学校批准,由于总体上住校的学生不算多,整体条件还不错。学校比较重视校内环境、绿化很好,校内种了不少樱花树,春天花开时节蛮漂亮的。由于一面临河,给学校添了一份灵气,不过夏天的蚊子也多些。校园内有历届毕业生留下的纪念雕塑和地砖等等,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看来挺重视自己的历史的。学校有校车,主要供接送国际部的学生用。离6、7号线地铁高科西路站很近,交通很方便。

 

师资

 

这可能会是本文第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部分。

 

我们还是先从事实开始吧。根据官方数据(前几年)显示,上实的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89.7%,初级职称占10.3%。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4人,中级教师36人,初级教师8人。按照这个数据,学校在编教师共79人。考虑到学校是十年一贯制的特点,即便不计算国际部(国际部除外聘教师,仍有部分本部教师)的因素,同时假定在编教务人员都安排教学任务,师资依旧偏紧。2017年高考改革3+3后,这种紧张局面有加重趋势。

 

不过,上实在师资上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这不仅体现在上实外聘了多名大学教授做顾问,设立教师培训基地,将培养中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个人感觉教师和医生职业特点中有相似之处:经验至关重要)。而且在市教委的支持下,与上师大合作,组建了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针对学校学生不同特点进行科研项目与跟踪,这在中小学是很罕见的。这种研究,反过来促使学校的教学安排向着更长远的目标演进(真希望能公开部分研究结果)。例如16届开始设立的创新班,并不是单单挂个名字而已,学校投入大量财力、人力,调整学生课时来完成创新项目学习与研究。这个决定是2013年开始实施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规划是非常契合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的,也与许多重点高校未来的人才选拔策略相吻合。

 

毋庸讳言,相比其他知名的市重点中学,上实的师资略显单薄。最初的一批老教师很多已经退休。好在年轻教师很努力、责任心普遍比较高,成长速度挺快的。这几届高三毕业班的年级组长、骨干有很多中青年教师,教学成绩斐然。

 

个人感觉:总的来说,上实的师资虽是一个相对短板,但凭借着科研和积累的支撑以及最重要的责任心,总体上值得信赖。

 

第二篇:学生

 

ENTER TITLE

2016届数据小结

 

根据数据显示,2016届初一时(2010)入学人数为169人(含借读,15人左右),其中小升初100人,小学部入学为55人左右。至初三时,该口径人数为158人,而此时借读为4人。{相比较而言,15届入学人数为127人,这其中的差额是由于小升初扩招30人以及06级小学部扩招造成的。}13年初升高后,未升入高中部的原初中部同学一共30人,其中包括出国、借读生(约占一半),而弹性一年后于14年升入高中部的同学为13人,另有几人考入外校。通过中考进入110人。所以,13年高中部开学时,共有正式学生235人。

 

经过高一至高三3年,除出国及参加春考同学外,16年参加秋季高考的人数为206人。从目前已知情况看,500+的同学共62人,其中6班24人、5班20人、平行班18人。清北获加分人数为3+12人,其中小学部2人、小升初12人、中考1人;并有若干同学获其他高校自招资格。

 

总体上看,ss的2016届高考情况继续保持了向上的势头。说明学校在06、10、13三个时间节点所做的调整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一点不单单反应在高考成绩,从之前的一模、二模考也能看出端倪。当然,由于今年的特殊性(3+1末年、综评铺开)最终的录取情况仍充满了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期待ss的好成绩。

 

上实是一个学制非常特殊的学校。有报道说是全国唯一一所(未核实)采用三段入学制的一贯制学校。学生生源分别来自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下面分述之。

 

1十年制生源

 

这批学生是幼升小进入上实的。其正常学制是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即初等教育十年制。应该是自2006年起每年额定招生人数60人(之前只有一个班),面向全市招生,无地段生,加上少量关系生,每届两个班。在上实,习惯上将这批学生称作“小学部”。

 

由于当前小学入学规则,决定了这种能够择校的公立学校极少,也由于“小学部”未来的升学压力相对要小很多,而且小学、中学质量也不错,所以上实的小学部名气比较大,每年都有数千名小朋友竞争这几十个名额,应该说难度不小。每年都能看到不少关于小学部入学的帖子,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概括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考题类型及准备、入选标准猜测、考试流程、培训班信息等等。与此同时也成就了一个著名的词汇:沧海遗珠!其实,这么多小朋友报考而招生人数那么有限,考上的注定只能是少数人,所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很可能是:究竟上实选人的标准是什么?由于学校从未给过明确的官方答案,于是就有了各种猜测:随机说、“原石”说、运气说、智商说等等,不一而足。

 

说实话,对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很感兴趣,但苦于缺乏一手资料,结论很难下。不过可以说下猜测:上实通过自主设计考题(包含智力和心理两方面测试),意图刻意降低(实际上并不能够完全做到)通过多次重复训练所获得的技巧来提高测试成绩的可能性,来发现那些具有自主探索意向和学习能力的孩子。再次申明:仅是猜测。

 

由于技术进步提供的可能性,今年的小学部考试方式有所改变,采用了平板答题,同时也应该是学校为了实现“弱网筛”从而让更多小朋友有竞争机会而进行的一种尝试,今后应该还会不断有所变化。

 

下面说下小学部的出口问题(以16届数据为主)。小学部经过验收考后正常升入初中部的人数50+,剩下的学生弹性一年后的去向有两种:跟随下届升入初中、考入别的中学。初中阶段,小学部同学成绩“两极分化”相对明显些,居于年级后20%的人数与入学基数比偏大,最终在初升高过程中需弹性的人数比也略高于小升初组别的同类数据,但差别并不明显。由于高考成绩和最终去向现在未知,故先放在一边,等有数据统一讨论。

 

2十一年制生源

 

这批学生是小升初进入上实的。正常学制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加上小学的五年,共十一年,在上实是六年。自2010起,每届招生100人(之前是70人),全市招生,无地段。

从实际招生情况看,生源地主要在浦东,其中明珠、福外、六师附小、二中心等知名小学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考入。习惯上,上实中这批十一年制的学生被称为“小升初”。

 

类似于小学部,这种不招收地段、中考压力相对又较小的学校在上海也很少,上外120、浦外(50%直升)是初中四年制,每年都很热门,同样的,ss小升初也吸引了不少学生。一般程序首先是网报,通过网筛后会有学校的测试,经常是两轮。时间上往年是比较晚才进行,今年有所提前,而且上面提到的三所学校基本上是同时的,尤其和浦外,差不多每年时间都是重合,看来应该不是巧合。近年来,ss小升初也引进了中、高考的做法,采用校推优加自主招生的方式提前锁定部分优秀生源,看情况这逐渐也成为了一种趋势,有需要的家长恐怕不得不早点开始准备了。

 

今年小升初也开始采用平板测试,但测试方向有别于小学部。在测试中除了考察学生的能力也会对知识储备进行测试,但由于提前预录了30人左右,所以最终通过测试进入的人数在70人左右。一般的流程是先按照网上指定时间编组,佩戴号码牌进入学校。应该说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测试就已经开始了,会有老师从旁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平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该也很重要。ss出结果是比较快的,会电话通知,在指定时间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由于部分牛蛙会有弃坑,所以在最后截止时间前依旧有补录机会。录取的孩子会要求交告知书,ss也因学校的特殊性能够提前调档。另外,ss由于学制特殊,3年初中后是不允许考外校的,除非弹性一年(4年)参加统一中考。

 

这批小升初中的绝大多数在经过3年学习后会与小学部的同学一起升入ss的高中部。原则上学校没有硬性的淘汰指标,但会有类似于验收考的通过考试(一般就是用中考的试题,比统一中考时间晚一点时间进行,在校内),成绩不符合要求的会留在初中部弹性一年。一年之后可选择参加统一中考或仍留在校内考试,前者可以考外校(当然也可以继续报ss,但分数需要达到ss中招的分数线),后者就是比照前一年的情形再来一次。从过往的数据看,每年有10-15%左右的同学(小学部+小升初)通不过验收考。这批同学中的过半数会在第二年升入ss高中部,其他同学会考入外校继续学习。

 

下面说下ss初升高的流程(以16届为例,17届已经有所调整,但大致脉络相同)。总的来说分三个批次,第一批是所谓“免试直升”,即不需要参加升学考试,直接进入高中,而且是进入高中的“创新班”(6班)。免试直升的条件学校会很早就公示,主要包括最近一年左右大考的成绩排名要求、小论文、竞赛等等条件,每年都可能会有微调,达标者可提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也是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的最大肯定。每届人数不等,大致在10人左右(包括校长特批)。第二批就是通过“370考试”选拔后进入高中,可以不用参加后面的考试,进入后申报特需课程,通过进入6班,否则5班。第三批是校内的验收考(中考试卷),达标升入高中,其中仍有部分学生会进入5、6班。其余同学分入平行班。中考从外校考进的同学有30个指标进入5、6班(5班为主),其余分入平行班。

 

后面几届在初三会分成abc班,其中ab班会升入高中,a班的同学会进入5、6班,c班同学需通过验收考升入高中。b班同学仍有机会通过370考试进入5、6班。


3十二年制生源

 

这批学生是通过中考进入上实的。正常学制是高中三年,加上初中四年、小学五年,共十二年。ss高中一共6个班,计划人数240人。其中1-4班是平行班,5班是理科班,6班是创新班(每位同学有特需课程),每班人数在40左右。往往到高考前各班人数不足40人(6班除外),原因主要是出国和少量转学和春考,所以ss以往每年参加秋季高考人数都不足200,16届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届(有3+1最后一届的因素),206人。

 

虽然中考进来的学生在ss的时间是最短的,但也是人数最稳定的一批生源,绝大多数都会参加高考。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ss中考的分数线一般略低于进才,在浦东排在华二、建平、进才之后。每届(自2013级,即16届起)计划招生110人。同时,将原来的一个高中理科班(6班)改为一个创新班(6)、一个理科班(5),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可以在中招时给出30个理科班的名额以吸引更加优秀的生源。从16届的情况看,截止到高三,中考进来的同学在5、6班的人数仍维持在25+(中间有流动)。

 

同样的,中考也有自主招生环节,学校在官网公示招生简章,并根据推优学生的在校成绩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给出相应的录取承诺,具体的每年可能略有差别,但大致思路相同,就是尽可能提前锁定部分优秀生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中考分数。

 

由于中考进来的同学实际占比高(基本上在高考这个环节都超过了50%)。所以根据过往的数据来看,这批同学的高考结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分析见后面)。

 

三批次学生对比(基于高考结果)

 

一直有一种说法:小升初的这批是ss中成绩最好的。对于这个说法,个人看法是有条件的同意。解释一下,如果单以高考成绩为准绳,按照过往的数据进行测算,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如果对孩子们持续跟踪,观察本科后的教育情况,很可能会有所变化,小学部的同学的潜在优势会得到部分释放。同时必须看到,中考进来的同学随着生源的不断优化,成绩也在明显提升中。

 

先看下往届的情况,从高分段来分析,ss高考成绩非常稳定。几乎每年北清复交人数都在30人左右。而中段的大多数基本上选择了本地高校或外地的211以上学校,少量成绩稍差的同学也基本上保证能够进入本科。

 

爱贝小编推荐:

上海市实验学校基本介绍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小学部)2016年招生告示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