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昨两天及本周末,是今年本市民办初中和民办小学招生的集中面谈日。民校面谈日出现大排“长龙”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小升初的孩子千军万马涌向民校的“独木桥”。教育专家认为,这其中既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的客观原因,也有招生机制特别是招考办法设置上值得探讨的问题。
面谈题目并不简单
“北约的全称是什么?”“波斯地毯产自哪个国家?”“《牡丹亭》是哪种戏曲的代表作?”上周末,虹口区某民校组织面谈之后,一些家长在网上晒出了试题。阎先生无奈地说,题目实在不简单,儿子考完有些懵。“除了一些常识题目外,数学部分还有奥数口试题,即考试过程中不许动笔,口头作答奥数题。但儿子实在对奥数提不起劲,我们平时也没有逼他学,自然比不过一些‘牛蛙’。”
调查发现,市教委明令规定民办学校招生不能笔试,但口头的学科考查题其实并不简单。一些家长则表示,孩子小时候注重素质教育,但面临小升初却有点后悔。“不少学校都要考问奥数题,小时候没学过真有点吃亏。”
生活百科考倒“牛蛙”
在普陀区民办进华中学面谈现场,“综合素质评价区”被布置成了“百货超市”,绕场的绳子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各类面谈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以及生活常识等,学生可从中自选自己会答的题。“菠萝为何要用淡盐水浸泡一会才能吃?”“新茶叶怎样保存能够常保新鲜?”“怎样让一张纸浮在水面上?”……但在面谈现场,这些生活题和动手题鲜有人问津,难倒了“牛蛙”们。
进华中学校长陈国强表示,面谈中增加动手题和生活题就是希望告诉孩子和家长,学习不该只是功利的学科知识积累,还需要他们平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善于观察生活并试图寻找答案,这些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一个周末赶了四场
按市教委的规定,各民办学校5月初开通网站接受报名,而前昨两天及本周末的两天,则为民办初中和民办小学的集中面谈日。于是,不少家长周末赶场忙,带着孩子考三四所学校的不在少数。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校长盛裴说,从上个学期末考试,他就经常接到家长的咨询:究竟该如何择校?“选择报读民办初中,是家庭和学校双向选择的过程,是教育多元化的体现。有选择但是也要有原则。不同的家庭应该有自己定位,要把自己孩子的特点和民办学校办学特色联系起来才更佳,而不是盲目跟风‘名校’。”
盛裴说,教育主管部门把面谈日集中一个周末,本意是想减轻家长和孩子的负担。“你有你的选择权,但不要到处去选择。一个周末考上四五所学校,那选择的原则就已经丢失了,你并不是在寻找适合孩子的学校。”
招生形式能否更多
最近两个周末分别在民办初中和民办小学出现爆棚场面,都可以说是在预料之中的。对此,宝山区民办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说,为什么不能给民办学校招生更宽裕一些时间呢?“拿我们学校来说,报名和录取比例是7比1,集中在两天里面谈,学校开足教室,把老师都派上,也是应接不暇,面谈也会十分匆忙。”赵校长说,不妨给民办学校提供一个相对较长的“招生季节”,学生、家长可以随时预约民校的老师或校长,也可以约个时间到学校来看看学习氛围、听听初中的特色课程,与老师有个亲密接触,这样,选择民办学校才不会盲目,才能真正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挑选一所符合自己特长的民办学校。
赵校长还表示,不能完全按公办学校的招生思维来框定民办学校。现在教育部门只规定了面谈一种方式,其实还可以有更多办法。比如,“豪华简历”不可取,但可以提倡学生给民办初中的校长写封信,畅谈自己的个性特长,说明为什么想报考民校的理由等。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