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亲子关系 >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父母如此焦虑?
时间:2016-12-20 09:23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首先是向上的社会比较。父母迫切希望通过与优秀孩子的比较,为自家孩子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如果用作比较尺度的参照标准不切实际,不仅正面功效会失效,还会影响到幸福感、情绪及认知。

在中国,许多孩子累家长也累。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前程,报各种各样的班,学习不同的才艺,就算这样,家长们的心态仍然是焦虑的。但是这种焦虑不会因为孩子的变好变坏而改变,究竟为什么会如此的焦虑呢?我们来看一下原因。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父母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所有课余时间都被各种班占用,一分钟都不想浪费;动不动就用“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家孩子比,无论内心还是行为上,都会以周围的孩子作标准,且不管自己的孩子水平如何,都只强调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言语教育间,常常夸大孩子行为造成的后果,比如试图用“现在成绩不好以后就会饿死”等语言暴力,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
但很多时候,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甚至造成了孩子的巨大压力。有研究表明,中国孩子的压力远超欧美国家的同龄人,在压力来源分析中,补习班导致自主时间缺失是最主要因素。
 
【引发焦虑的原因】
 
首先是向上的社会比较。父母迫切希望通过与优秀孩子的比较,为自家孩子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如果用作比较尺度的参照标准不切实际,不仅正面功效会失效,还会影响到幸福感、情绪及认知。
 
其次是不安全感。去年国内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对于工作的不安全感,比世界平均值高出20%。家长担心孩子将来面临激烈的竞争无可厚非,但在孩子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强调这种不安全感, 只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阴影,甚至会让他们把这个理念传递给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酝酿发酵成“中国特色的生存危机感”。
 
最后是从众心理。父母在对孩子缺乏准确认知时,很容易盲目从众,同时,他们也担心做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决定会面临压力。所以,即便有家长对自家孩子有全面的了解,也可能迫于外界压力而服从大多数,从而减少因自己选择失败带来的愧疚感。这一点在中国家长竞相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上,体现得极为明显。他们有些是不知孩子擅长什么、适合什么,有些就算知道,也因为害怕被“别人的孩子”落下而选择从众。
 
中国家长内心的焦虑,已经通过言行感染到孩子,并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急需从根源上消除这种不良心态。借鉴积极心理学中的 “欣赏式探询”模式,通过一个“4D”的流程来实现,或许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发现自我优势】
 
家长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独有的气质特点和潜在优势有一个清晰认知,并承认和接受它;树立长远梦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质,量身定制出成长发展规划,对症下药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定阶段目标,家长需要将长远目标分设为可实现的短期计划,要鼓励孩子跟过去的自己对比,而不是跟同龄人作横向的比较;积极持续实现,保持乐观,采取积极行动,家长可以把注意力从孩子的不足转移到已经取得的成就上,欣赏他们付出的努力,这种正面反馈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主学习动力。
 
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但教育并非改造,希望通过环境打造,让孩子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并不合适。与其在焦虑中投入过多的无效努力,倒不如试着把焦虑的心放下,尽可能用欣赏的眼光提供鼓励和支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轨迹要走,把一些选择权留给他们未尝不好。
 
小编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