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孩子为何听不进你的批评,批评在实施中需要非常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一旦语言或方法使用不当,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以下是四种无效的批评,希望父母能引以为戒。
家长都希望跟孩子保持一个好的沟通渠道,但是往往就是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进行沟通导致很多家长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是这样,孩子根本听不进家长的教育和批评,一味的跟家长对抗,这是为什么呢?
批评在实施中需要非常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一旦语言或方法使用不当,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以下是四种无效的批评,希望父母能引以为戒。
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家长雷霆震怒,情绪激动,如狂风暴雨的说教之词扑面而来,将内心不满倾倒而出,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这种宣泄的有效性。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以在之后的行动中纠正。对其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理性的。家长态度上严肃可以理解,但变成情绪的“发泄”就显得不够理性了。而且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客观的评价问题本身并提出解决办法比过激的宣泄更有教育效果。
批评泛滥化
基于孩子当下的错误,又将其以前的过失统统数落一遍,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这种把“陈年老帐”重提的做法由于牵扯的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失去了批评本身的效用。因此有针对性是首要的,
另外孩子犯了错误,也不一定随即进行批评,父母如能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批评、教育,会更容易达到预期目的,收到较好效果。如:放学后单独与孩子谈谈,在与孩子一块回家的路上聊聊,单独打电话与孩子说说等。如果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训斥、指责,只会挫伤孩子自尊心,引起他的反感,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批评简单化
这类情况很多,就是家长对现象做做批评,而不着重说明孩子过错在哪里,也不分析过错的原因,更没有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当孩子出现赖床的现象后,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这种泛泛批评最终只能被孩子当作背景噪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
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语言要简明扼要,切忌反复唠叨。雷同的讲话内容,对孩子缺乏有效性,使其心生厌烦。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重复一下,一般的事情家长只需要说一遍就可以了。而且如果没有解决方法,索性不要用语言批评。而用冷处理,促使孩子自我反省,也能起到促使其自动改进的效果。
批评严重化
是将孩子的过错与其人格混为一谈。当孩子出现过失后,家长用简单地否定、粗暴地训斥、讽刺来对待孩子。如“你真是笨,一辈子没有出息”,“现在就学会撒谎,长大后不知道成什么样子”。这类方式,就是将孩子的一件错事进而否定整个人。最易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甚至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总之,从利于孩子发展的观点看,家长应多用恰如其分的赏识和表扬,少批评和惩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家长切记不宜惩罚批评:一是孩子能力不及的事情;二是事实真相还没弄清楚时;三是因缺乏经验而导致的过失;四是孩子已经认错,并已经尝试用行动来补偿时。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